Skip to content ↓

學生分享

August 2022

  • Jill 加拿大 UWC 畢業年度2023

    Published 08/08/22, by Web Editor

    Jill在加拿大UWC的一年回顧。

    在加拿大UWC的這九個月真的過得很快,快到我在回台灣前夕,都能在腦海裡清晰的建構出新竹街景的樣子,在隔離時再次喝到迷可夏的時候,感覺好像我真的沒有離開很久。但總是在認真回想起去年的自己時,發現現在的自己和去年有多不一樣,多了很多過去的我無從想像的經驗。

    第二學期回到學校後,春天慢慢的到來吹散了冬天因為日照太短而有的憂鬱,突然就非常感謝學校美好的天氣,以及燦爛的自然風光,讓第二學期就算壓力更大,有更多事需要被完成,卻還是有一種漸入佳境的感覺。學期初一開始漫長的隔離生活讓我學會如何在有限的活動範圍以及資源下取樂,例如每天在房間做Youtube上的健身影片,突然有人敲門進來然後因為看清楚我們在幹嘛就傻眼的表情真的很好笑。又或是一起去學校餐廳 要食材,然後煮出一鍋鍋長得像冒泡泡的巫婆藥水,但其實味道很不錯的湯。所以就算只能見到住在同一個宿舍的人,也完全沒有出校園或訂外送的機會,但這次隔離卻讓大家變得越來越緊密。也讓我更感謝我的室友,在隔離期間我們基本上是24小時都待在一起,是彼此真正意義上的家人,感謝我們對彼此的尊重與包容,讓我們在上不同線上課並需要發言時能夠和平相處,以及我們都願意撥出一些時間和對方相處,做好玩的事,或是陪我養成每天運動的習慣。我想和室友相處真的是UWC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能遇到這麼這麼好的室友真的是我上輩子燒了八百年的香XD

    解除隔離後我們就迎來今年最後一個regional day (文化分享日),這次是由來自MESACANA(MA=middle east中東, SA=south asia南亞, CA=central asia中亞, NA=north africa北非)的同學主辦。這次的文化分享日真的讓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吃的小吃,放的音樂,餐廳布置,到一整天的氣氛。

    MESACANA文化分享日為學校帶來已經很久沒有過的熱鬧歡樂,這天大家又唱又跳讓我感受到了單純的喜悅,大家都是UWC的一份子的喜悅。因為有UWC我們才能在這個青澀的17 18 19歲提前看過這個世界,體驗過原本要到那個國家去才能體驗到的東西和文化和人,若是平常可能要等我賺了好幾年錢才能經歷到吧,少說也要快30歲才可以,不禁讓我更感謝能處在這個環境,也更有我是UWC的一份子的感覺。

    MESACANA文化分享日最後的表演我覺得也真的只有UWC能把很沉重讓我聽到哭的演說跟其他熱鬧歡樂非常有活力的舞放在一起,個個節目切換間還完全不尷尬,大家都不會滯留在前一個節目,都心胸開闊的對切換保持彈性態度。MESACANA 讓我感覺他們真的很以自己背後的文化驕傲,他們就是單純地做自己,完全沒有把文化商業化或要討好別的文化的人的感覺,他們就很奔放的沉浸在自己文化歡快有節奏感的快樂中,你喜歡也好不喜歡也罷,他們不會覺得觀眾看到這個就應該是什麼感覺,有個正確答案。MESACANA就是相信每個人都能在各個活動中找到自己的快樂,例如跳舞時有些人倚在欄杆吃夜市的食物笑著看也很開心,他們就只是純粹的展現自己文化中他們喜歡享受想分享得東西,讓大家感受到他們的心情他們的愛。被他們這種氣氛感染,讓我很想也成為MESACANA 地區的一部分,或是向他們的處事態度學習。

    總結來說,我有點難過這一年的時間真的過得太快,希望我能把第一年沒做到的事,通通塞到第二年裡,活好活滿!

    Read More
  • Sienna 德國 UWC 畢業年度2023

    Published 04/08/22, by Web Editor

    迷惘是很多學生會遇到的人生課題,也是所有UWC學生都會上的第一課。

    Sienna是我們去年選拔上的學生,她有著臺灣和韓國的成長背景。讓我們來讀讀在德國UWC一年後,Sienna是如何面對在UWC的迷惘。

     

    二零二二年六月十二號:我的班機抵達了桃園機場。提著兩袋重到讓我懷疑人生的行李,我下了飛機,走向回家的路。我還記得我那時候的嘴角一直忍不住上揚,在跟媽媽報備時還一直說道「我真得好開心,我不敢相信我回來了。」

     

    然後我就去隔離了。:|

    被囚禁七天後,我立馬去找了我的高中同學。從捷運站出口到學校還有段距離,在那段路上我一直在茫茫的人群中找我認識的朋友。當終於看到一個朋友並向他走去時,她竟然躲開了!

     

    打擊+1

    我立馬抓住她,然後跟她說「誒!是我啊!」,過了漫長的30秒後她才想起來我是誰,並不忘記補一句「我以為你是怪人」。在我罵罵咧咧的抗議中我們寒喧了幾句,然後我就繼續的往前走,終於到了校門口時我看到那群我無比珍惜的朋友。我假裝陌生人走過他們,並在他們身後等待被發現。其中一個朋友轉過來,我在口罩底下藏著我的喜悅,但當我們對視時,她…轉回去了? 我叫住了她「誒!是我啊!」,他們一群人不約而同的擺出綜藝式的驚嘆號臉。剛剛那位同學叫到「天啊!我想說怎麼會有一個怪阿姨一直看我們!」

    打擊+2

    果然是真朋友,講的都是「針」心話。

    其實,我沒有因為他們認不出我感到意外,我的確變了很多。減了一個到下巴的髮型,增了一個七、八公斤的身體,加上口罩和我從來不帶的帽子,在鏡子面前的我也覺得自己像一個陌生人。

     

    當然不只有外貌上的改變,我的思考邏輯、價值觀和個性其實都變了。剛回來時我感到很迷惘,不知道是因為突然很多與自己的時間,我意識到我已經不是以前剛到德國的自己了,而且我並不知道這個改變是好是壞。

     

     

    在我寫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在想這兩個問題:「為什麼我會這樣的迷惘?」以及「我要怎麼讓自己不再陷入迷惘?」以下是我想出的回答。

    「沒有自律的日子,沒有自責的樣子」

    來到RBC時,我、以及我那來自100個不同家的同學應該都是被一波又一波的「自由」淹沒。離開了爸媽管控的屋簷下,住進了與同年齡層共享的宿舍中,我瞬間明白自己能夠做選擇的決定像exponential function一樣,飆升了。

    但我沒有明白的是,我的自由中少了自律

    因為沒有媽媽的嘮叨,我意識到我可以決定我想幾點睡覺。就這樣我的睡覺時間從十點變到十二點、十二點變到一點、最後因為課業的關係,又拖到了兩、三點。

     

    紀錄一次讀到凌晨4:30

     

    我其實並沒有發覺這樣的睡眠習慣間接影響了我的注意集中力、體力、和思考能力。每天如同行屍走肉,靠著咖啡當點滴,去學校上完課就回房間小睡一下再去吃晚餐。當然一般上課時間時,我都是正常的,但一但回到宿舍,我全身就會像是撐了整天的氣球一樣直接洩氣攤倒。

    就連飲食習慣也跟著混亂了起來。因為afternoon nap錯過了晚餐時間,半夜突然肚子餓,就給自己做了頓豐盛的宵夜。因為可以自己定外送,所以有時候晚餐就只吃油油的披薩。沒有自律的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了。

     

    偷偷(?下樓做湯圓 P.S這是寫完EE first draft 的獎勵

     

    「我的目標到底是什麼?」

    在這樣有規律卻沒自律的日子下,時間很快就過了,雖然寫Extended Essay (IB文憑中的論文)時間還是過的很慢 ^^ 但我發現,時間過得快的原因,是因為我沒有停下來「想」。

    升高三的暑假其實不算在放假,因為它是一個被大學申請的種種deadline詛咒的暑假。在這幾天的精神崩潰中,我發現我其實沒有好好去想過我要怎麼去實現我的夢想。在RBC的這一年,我很少撥時間給自己,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花在課業上或者是社交上。少了一個定期的自我反省,我做的一切、我經歷的一切都被記憶模糊了。少了反省,就算參加一個多麼重要的活動,也無法從中帶走什麼,一切都徒勞無功。

    在這次的反省中,我理解了反省的重要。也是因為寫了這一篇reflection (反省文)我明白了我迷惘的原因,以及如何不再陷入迷惘的方法。

    以上是我這學年的心得感想,謝謝大家。

    .      .      .

    哈哈我又回來了。我其實想推薦一本書,它叫Atomic Habits

    我在逛書店時,無意間看到這本書,也是因為閱讀了它,我才會寫出這樣的反省。Atomic Habits 主要是在介紹/帶領你養成一個好習慣以及強調它習慣的重要性,並改變你對成長的迷思。

    “It is so easy to overestimate the importance of one defining moment and underestimate the value of making small improvements on a daily basis.”

    這一句quote點醒了我一直想要一次就改變我整個人的慾望,並讓我重新的去思考我到底要怎麼透過改變我的習慣來達到我的目標。

    希望大家也可以從這本書得到啟發!祝你有個美好的一天!

     

     

    連結:https://www.amazon.com/Atomic-Habits-Proven-Build Break/dp/0735211299

    Read More
  • Thomas 哥斯大尼加 UWC 畢業年度2023

    Published 04/08/22, by Web Editor

    哥斯大尼加UWC的Thomas帶來的一年回顧。

     

    轉眼間已經過了一年,這是我第一次離家這麼久,坐了三班飛機飛過了半個地球,終於抵達台灣。由於防疫計程車司機很專心開車不太想跟我聊天,沿途看著高速公路上的風景,不禁感受到這一年滿滿的收穫,同時也慶幸自己有這個榮幸認識到UWC,並且做了這個改變我一生的決定。

    在這一年裡,尤其是第二學期,個人成長最多的是學會如何抗壓,每天都有寫不完的作業跟社團活動,很多科目常常要考試、討論或做小組報告,很少能騰出時間休息,甚至不時會犧牲睡眠時間,在這樣的環境下,能夠有條理的規劃學習及紓解壓力就顯得非常重要,而能同時完成這兩件事的關鍵辦法就是培養習慣,在第二學期的中後段,我開始給自己設定待在圖書館的時間,並穿插休息時間,在休息時間我會拿來社交、運動、還有跟尼加拉瓜朋友聽音樂唱歌,這樣便能放鬆壓力。

    在這樣一間全球化的學校就讀,令我非常有感觸的事情是,世界發生的每一件事,彷彿都離自己很近,而我們也有義務,需要嚴肅看待這些議題。當俄羅斯發動戰爭的那一天,我並不是透過手機的新聞了解,而是聽到烏克蘭同學在我們宿舍邊哭邊告訴我們他的家人在逃往其他城市,這讓我體會到戰爭的殘酷,以及對周遭的人帶來的傷害。

    第二學期疫情漸漸緩解,學校放寬了規定,我們也終於可以出去走走。哥斯大黎加是一個有著豐富動植物的國家,走在校園裡,時常能看到不同的動物,還記得剛到學校的前幾個禮拜,走回宿舍的途中看到一群浣熊在覓食,有時也會遇到犰狳或是鬣蜥在草叢裡或樹上,這麼生物多樣化的校園是我在臺灣從來沒有體驗過的。

    在UWC的日子裡,學習到獨立生活,調適壓力,以及兼顧學業和課外活動,不得不說IB課程真的時刻充滿挑戰,但也讓我收穫滿滿,不僅在心智上變得成熟許多,也與朋友們製造了難忘的回憶。IB2即將迎來更多的挑戰,希望在未來的一年能夠更加充實。

    Read More
  • 羽婕 加拿大 UWC 畢業年度2023

    Published 04/08/22, by Web Editor

    羽婕在加拿大UWC的經歷讓她思考作為台灣人的身分認同。

     

    【Where are you from?】- 作為臺灣人的身份認同

     

    手拿臺灣國旗,我是政治上的臺灣人;
    身穿古典旗袍,我文化上屬於大中華。

     

    “Hi everyone, I am Joyce, and I come from Taiwan.’’

     

    這是我剛到UWC時最常講的一句話,因為當兩百個青少年聚集在一起時,最簡單快速區分不同人的方法,除了外觀的皮膚、頭髮和眼睛顏色差異之外,大概就是國籍了。而且,這裡是被稱為「小聯合國」的小型社會,特色就是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的人,穿著各式傳統服裝、拿自己的國旗拍照看起來色彩繽紛。

    我們興高采烈地聊天,自然而然在自我介紹中把名字和國家並列,剛開始這很有趣,因為聽到好多以前只在新聞和地理課本裡才有的名詞,然而新鮮感過去之後我意識到這很奇怪,明明在臺灣時我不曾強調自己是新北人或永和人,為什麼在這裡地名突然變得重要了?

    剛來的第一個禮拜,老師放了泰雅絲(Taiye Selasi)的演講,他提到,當我們說自己來自某個國家,好像它們是永恆、獨一、自然發生的東西,是個在時空下固定的某個點,持續不變的絕對實體。可是真的是這樣嗎?我從歷史課上學到許多現在已經消失的國家,比如南斯拉夫、奧匈帝國,現在已經不能用「過時」的名詞定義自己的國籍;比如歷經一系列革命與血戰後獨立的拉丁美洲,過去的世界國家列表裡沒有它們的一席之地。歷史是真實的,文化是真實的,但國家是人編造出來的,為了區分彼此,為了在內團體中表現「我群」與「他者」的認知與感覺。

    因此,似乎有種氛圍形塑學生們去分辨和記憶每個人來自的地方,期望你代表自己的根源,最好從一個人身上就能看到這個國家的特色與發展脈絡,作為見證該文化活生生的證據,以驗證或從書上、網路上得知的資訊,比如遇到法國人,劈頭就問法式熱吻是真的嗎、去過塞納河畔喝咖啡嗎?或者聽到非洲就聯想到攝影師的照片、先入為主地認為那裡很熱、人們很貧窮等等。而我,在這裡代表的似乎該是一個「臺灣人」的形象,我應該很喜歡喝茶,尤其是珍珠奶茶,最好還要有能做出來給大家喝的能力;我被期待要在食堂做亞洲菜時說明這道菜的特色,展現特殊餐具的使用方式,可是我到國中才學會怎麼用筷子,至今依然能不用就避開。

    我在臺灣出生、求學、成長,我和父母都只有臺灣國籍,比起很多擁有複雜背景的同學,我不該是有國籍與民族認同問題的人。但是,每每遇到這樣的情況,當用外國人對臺灣人的刻板印象檢視自己時,我越發覺自己不能扮演好他們渴望看到的角色:我不懂也不喜歡臺灣的流行文化、不信仰本地神祇、不太會講閩南語、不慶祝很多傳統節慶、不完全認同社會普遍的價值與道德、幾乎不用臺灣自產的東西、對臺灣的歷史與原住民文化沒興趣也不了解、愛吃馬鈴薯與麵條勝於米飯和粥、也沒有外顯的親切與熱情……雖然我喜歡讀古文和詩詞,也很開心這些文化特色是「我族」的一部分,但同時困惑於自身所在的文化背景。

    那麼,我是誰?

    很長一段時間,我活在「我是個沒有根的人」的感受中。誠然,我能介紹臺灣、做一本行走的百科全書,但當我在沒有月亮的夜晚說著中秋節的歷史故事、想起自己不曾在農曆八月十五賞月時,我感到一絲愧疚,我不配承載具有如此豐富意義的文化。當我揮舞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說「我是臺灣人」、「我愛臺灣」時,內心深處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大:我不具備一個典型臺灣人的條件,那我願意、或我有資格這樣自稱嗎?

    當然,沒人會反對我的話,因為我拿綠色的護照,簽證上印著臺灣,只是我面對不同人時,會有不同的說法:對其他洲的人我說自己來自亞洲,對亞洲人我說自己來自臺灣,對臺灣人我說自己來自新北市,對新北人我說自己來自永和,對永和人我會開始描述自家附近的店面。就事實而論這些句子都沒有錯,但我渴望的,是不要被「標籤化」地認識,我不要他們把我作為認識一個國家的工具,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因為標籤會強化既有的刻板印象,使對話或深入交流的過程中有無形的阻礙 — — 雖然隨著大家逐漸熟識後不需要再強調國籍,但只要談論相關議題時,還是不免會顧慮到彼此的國家,和自以為了解他人可能有過的經歷,而迴避某些人事物。

    2019香港反送中運動、烏俄戰爭開打,在臺灣的我們生活非常安逸,但其實整個世界都在擔心台灣成為下一個受害者。剛好昨天有個在準備口試的日本同學問我為什麼覺得臺灣是獨立的國家,還特別強調沒有惡意只是好奇我的經歷而已,確實他沒有惡意,但我還是有點不舒服,所以我反問他,從小到大在日本成長的你會覺得自己是另一個國家的一部分嗎?他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但我知道他肯定想說日本並不像臺灣具有爭議性,這時我才意識到就算我總是說自己是個獨立的國家,但在很多人眼中依然不是,至少得不到相同的待遇,畢竟聯合國不願也不能承認。

    好像我們必須不斷強調我是臺灣人不是中國人,他們才不會把我們混在一起,直到第一年結束前夕依然有人問我「你暑假要回中國嗎?」而我提起自己是臺灣人後對方不停地道歉……來到UWC,我才意識到生長於爭議區的特別,比衝突區還要罕見,因此剛來的時候,我會在對話中強調臺灣的好,在許多東西上貼小小的國旗貼紙,不厭其煩說明臺灣和中國無論語言(口音)、政治、自由程度的差別,也本能似地和香港或其他爭議區的同學特別投緣,但隨著和越來越多人談過後,我開始發現這也是作為臺灣人生來就必須承擔的重擔:充滿爭議的國籍、被放大檢視的政治和沒有公平待遇的國際地位。

    UWC的理想是盡量將這些區分敵我的因素拿掉,因此需要遠離城市,遠離那些被社會化過的地方,才好用環境氛圍讓大家放下成見,可是卻也因為有了這些條件或限制,讓我們與眾不同,更能在芸芸眾生中尋找自己的定位。我記得我在募資平台上寫過的話,「我要讓臺灣被世界看見」,所以我很努力介紹臺灣:我剪了串連起臺灣美食、風景和人文的影片、克服對英文的不自信站上舞台講「臺灣為什麼是個獨立的國家」、和中國人合作辦工作坊解釋中臺關係、國慶日和二二八的長信介紹,還有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對話,雖然我不是個那麼典型的台灣人,但我很努力去學、去了解,甚至涉略我完全沒有背景的原住民文化和他們的困境;「也讓臺灣看見世界」,我和大家談話,認真參加其他同學舉辦的活動,有機會就多聊聊彼此的生活經驗和想法。

    也許,對自己生長的土地感到困惑,不僅是因為臺灣複雜的政治與歷史關係,或至今仍不是聯合國的一份子,而是從來就沒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因為在臺灣,身旁的人都和自己一樣擁有黑頭髮黃皮膚,生活習慣和價值觀類似,就不假思索把自己劃入特定的概念裡、與一群團體同存共榮,於我,就不會特別有對於自身所屬國族的驕傲感和積極熱愛的情懷。所以,本來就沒有所謂「典型的臺灣人」,就算我不能表現出他們期待的樣子又如何?我喜歡臺灣,因為我們有最複雜但美麗的文字,即使更花時間我也會繁體字寫筆記;我可以用現金付款,沒人會得知我所有的一舉一動;就我個人經驗,即使半夜走在路上治安也很好;我不用擔心生病看不起醫生,因為健保讓醫療費變得幾乎所有人都能負擔;我可以自由地唱《玻璃心》和聽任何喜歡的歌、查想知道的資訊、看眼球中央電視台拿政治開玩笑……既然我無庸置疑地喜歡臺灣,那我當然可以驕傲地說我來自臺灣。

    彷彿只有以極端之姿擁抱它,支撐我們的土地才會堅實。 — Seamus Heaney

    嗨,我是臺灣人。

    Read More
  • 淳琪 亞美尼亞UWC 畢業年度2023

    Published 04/08/22, by Web Editor

    淳琪在亞美尼亞UWC的一年回顧。

     

    老實說...光擠出這三個字便花了我二十分鐘,五個多月以來的時光像是一張張被老式照相機捕捉的片片光影,在一瞬間的閃光下,喀嚓,飄落後,亂中有序地疊存在回憶的抽屜中,臨時要想起倒也不是件難事,只需要在一個小時的翻翻找找中,看一眼,如現實般的過去便翻雲覆湧地,猛然將我撞倒,叩一聲,我又淹沒在鬆軟潔白的厚雪中 ; 叩一聲,我又跪坐在廢棄工廠中哭泣 ; 叩一聲,我又光著腳在舞台上跳躍 ; 叩一聲,我又拿著攝像頭對著哽咽的人們 ; 叩叩叩叩,個不停...碰!我忽地甩上回憶的抽屜。噓,聽到飛竄的相片們被關起來而失去自由的哀號嗎?呼...幸好,既然好不容易開了次抽屜,那就且聽我緩緩道來。

    雪,還是羽毛,又或是棉絮,徐徐飄落,堆著堆著,變成一個個的雪糕,這是三月份的迪利然,冷得有點兒乾,卻還是冷,我穿著厚毛衣和黑靴,和朋友們在暖器故障的黑箱子裡(劇院),左手拿成堆凌亂的稿紙,右手在冷冽的空氣中胡亂比劃,嘴裡念念有詞,暗紫色的燈打在背景,時不時有人大喊著要挪動沙發的位置,我們在為幾天後「玩偶之家」的演出準備,「所有人,把稿子丟了。」老師對我們說,「台詞在一位角色失去本質和情境時重要嗎?Be it, not act like it.」我身旁的同學馬上放下手上的紙,轉身面對另一位同學便嘶吼著,她眼裡透著不屈和獨立,眼角噙著淚水,馬上就融入到了角色裡,演著,不對,成為,一位被父權丈夫和被社會期待綁架的婦女—娜拉。我和同組的演員們互相交換了一個驚訝的眼神,心中讚嘆不已,我也不甘示弱,立馬和隊友來了齣以為精彩卻略為尷尬的雙人劇。「ChunChi 妳在劇裡面,不要當一個演員。你的角色動機呢?」老師問。我起初還想辯解,但一時也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跟我搭配的隊友嘟囔說著我們選的片段劇情太簡單了,角色心境太難表現,其他組都是戲劇化的轉折點片段,倒是容易發揮,我扁扁嘴以示同意,但選了就不能改了,只好硬著頭皮上。比賽的前幾天,我們組雖然自認選材不利,但卻也每天都放學後拼命模擬表演,就想帶給全校最好的演出,每一個眼神、抬手、微笑、步伐都要精準又充滿動機,但偏偏完美的演出就得需小組所有人都賣力練習。表演當天結束後,當我們請觀眾給出評價和建議後,鮮少有人提到我們這組,都是直接略過,看著身邊同學被誇讚,站在舞台正中央的我顯得特別扭捏,低著頭默默聽著觀眾們對其他同學的讚賞,我只能面對觀眾硬擠出個笑容,心裡卻是失望的很,明明都準備這麼久的,評價結束後本來想直接離開,省略大家拍照的部分,但就在我走到黑箱子出口,聽到有人喊了我,我的好朋友們全都來了,他們圍繞在我們邊,七嘴八舌地稱讚我的演出,形容我怎麼把我角色嫌棄的表情演得如此傳神,連其他老師都驚訝於我舞台不同於平常的表現,我感動地大笑著,原來一切努力都沒有白費,後來,老師在表演前說的「角色動機和所在情境」在我無形努力的過程中,已經被我練得自然嫻熟,用心和想像力去感受角色的環境和心理活動,「如果我是主角我經歷了這件事會有什麼反應?主角對另外一個角色的態度冷漠是什麼原因?」這樣的演戲技巧在後來的舞台應用中發揮了極大功效,在戲劇中推了我好大一把,後來與當地社區結合在蘇聯時期廢棄工廠的表演中,也使得我更能體會村民在蘇聯瓦解時生活的苦難艱辛,這時我才明白,表演不只是外在的,不只是觀眾喜歡意義上的,不只是灑狗血的drama,演員本身是否融入了自身情感,真實地、誠摯地融會貫通,了解其動機背後的原因、意義,再加以轉換成展出的形式,以最符合故事主旨的方式演出給觀眾,即使一個微微的蹙眉、一條肌肉的放鬆、一瞬間的情緒釋放,都有其目的,當演員是角色本身,舞台和觀眾便沒有模糊的距離,也許我們組的表演沒這麼多衝突對抗,但在練習的過程中我們卻已成為了戲劇和生活,不論結果好壞,這正是一場演出最重要的收穫。

    來到UWC之前對人文歷史的感觸只停留在膚淺淡薄的一層,歷史地理從來都不是我感興趣的科目,那時的我也沒有想的特別多。後來來到這裡才對所謂的戰亂、紛爭、衝突有深刻的體悟。俄烏戰爭和UWC環境的時代讓我擁有直接與他們國家的人民面對面會談的機會,而科技也使得我可以將他們的故事記錄下來,分享事情的不同觀點與戰爭對人民的可怕影響。「我家附近的醫院診所都被炸毀了,我弟弟沒辦法就醫所以病情不斷地惡化。不知道戰爭什麼時候會停...」「我生長於俄羅斯,一個很美麗的土地,但此刻我無法為我的國家感到驕傲,我感受到的只有慚愧和心痛。」我朋友們的話語就像被引爆的砲彈一次又一次地轟在我的心上,震耳欲聾、久不停歇,這樣的苦難相比起我之前在台灣在新聞上聽到過的、看到過的,更令人痛徹心髓,當人們親身經歷的故事,在沒有任何媒介的渲染之下,那最原始純粹的悲傷、事實、和經歷是另最無法承受的,卻也是最珍貴的。在他們的談話中我覺得我變得好小好小,小到無法承受這世界的龐大和震盪,他們強忍著慟哭結束了錄影,而我將他們同意錄影的畫面剪輯成一部簡短的紀錄片 (https://youtu.be/c663Treq-yg),放到社群平台,希望有更多人能看見,並和我台灣的朋友們連線採訪台灣民眾的想法,將台灣的溫暖和大家的力量集結在一起,展現對烏克蘭友好和支持的態度,我也陸陸續續地參與了好多募捐和聲援烏克蘭的活動,希望我微薄的一己之力能幫助到任何一位受難的人。以前的我認為世界如此之大,我在和平的一頭,你在戰爭的那頭,我倆的生活有如天壤之別,我卻因距離這道鴻溝而表現得無知,因距離這個藉口而去讚嘆和平卻無所作為,現在的我,卻主動跨越千里,跨進離真實最近的距離,將我親眼聽到的拍攝下來,並把每一份不捨難過的心情化為行動力,表達我對戰爭的反對與對受苦人們的同理,謝謝當初來到UWC的選擇,謝謝我自己。

    發生的事情太多太多,把每件事鉅細靡遺形容出來太難,發生的事有好有壞,但是UWC這個地方的確慢慢讓我逐漸找到了一種歸屬感,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能自由自在地追求想做的事情,課業也越來越得心應手,上學期在校園中的感受雖遠比不上台灣高中那樣與同學的親近感,但是這學期,我的確發現,我在這裡漸漸找到快樂,當然這一切我還是由衷地感激所有在一路上扶持我的家人、老師和朋友,感謝他們的付出讓我能追尋目標,未來一年也請多多指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