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宇彤 英國UWC 畢業年度2024

25 August 2023

英國UWC的宇彤回顧過去一年的點滴和檢視自己的成長。想了解UWC跟一般高中的差別可以細讀宇彤的分享。

 

英國UWC第二學期:創造舒適圈

轉眼之間,在UWC整整半年的時光又飛快地過去了。這六個月過得太充實與精彩,回過頭仔細回味每個片刻時,發現這些時刻再次創造與醞釀出許多我意想不到的成長。

在December Break時暫時離開這個瞬息萬變的地方,給自己一點時間與空間沉澱。一個月後當我再回到這個永遠能帶給我驚喜與挑戰的校園,重新看到自己佈滿親朋好友的照片與台灣國旗的牆壁、熟悉的格紋被單、波希米亞風的枕頭、暖活的拖鞋,便漸漸瞭解到這個原本看似陌生的角落已經成為我第二個家。雖然心裡依舊牽掛著台灣的親朋好友,但看見各個熱情又熟悉的面孔、一個一個溫暖又真摯的擁抱,才終於又重拾勇氣展開UWC的下一個篇章。

宿舍裡屬於我的小角落

一、當台灣人也可以很驕傲

來到這裡之後,便發現比較內斂與低調的東亞文化時常在學校不被看見、不被欣賞、不被理解、甚至有時不被尊重。像品恩說的,「雖然極力想掙脫,卻又還是有好多時刻,當看見自己,或是其他亞洲人,總是在團體裡做最多事,卻因為謙虛、因為內斂、因為不像歐美人一樣自信且擅長「說」,所以被忽視、被看輕。」歌單裡的抒情歌被視為陰鬱的曲調、重視成績與效率的特質被視為一板一眼的象徵;默默地付出與聆聽的習慣被誤解為內向與沒主見的表現;不喜歡派對、喝酒、開黃色笑話的堅持被視為無聊的個性。這些特質不止在這個被歐美主流文化的學校不被欣賞、時常被淹沒,甚至我所生長的台灣社會也常充斥著「歐美文化就是比較好」的氛圍。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之下,我自然而然地常常因為這些對東亞人的標籤而感到自卑。有好長的一段時間我總是對自己擁有的這些特質感到無力、也盡可能地想擺脫這些外國人時常對亞洲人有的「刻板印象」、盡量不跟東亞人花太多時間在一起、討厭自己無趣的文化與身份、想成為一個打破既定印象的存在。然而自己卻沒有注意到這些排斥的背後,反映出的是對自身文化的自卑與想要被認同的渴望。

 

然而自己卻沒有注意到這些排斥的背後,反映出的是對自身文化的自卑與想要被認同的渴望。

Phoenix Conference宣傳海報

不過,很慶幸地,這些對自己文化的不自信都在今年一月的Phoenix Conference下漸漸地抹除掉了。

我們學校每年會有一個National Group(其中包括東亞、南亞、東南亞、地中海、西歐、非洲與加勒比海、拉丁美洲、北美等等的分類)被選上,負責舉辦一個為期兩天的會議。在這兩天之中,學生們可以將屬於自己文化的歷史、食物、特色、象徵、語言、各種值得代表這個地區的點點滴滴分享給整個校園。身為一個在台灣出生長大整整17年的我(在同一個地方出生、長大、讀書,在我們學校算是非常少數的),盡可能地將深深塑造出我的文化與人生經驗分享給校園的人,便成為了我義不容辭努力的目標。

在為期一個月的活動準備期中,幾乎每天都在幫忙寫工作坊的內容(其中包括政治議題、文化衝擊、飲食文化等等的主題)、做簡報、設計表演、彩排等等的事項中度過,每一餐都在一個接著一個的會議中結束,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我們這個時常不被看見、被誤解的文化能夠在Atlantic College (以下簡稱AC)的舞台上發光發熱。這段期間經歷了好多個為了準備會議和同時顧好課業的熬夜、好幾個犧牲睡眠的付出,不過當看到會議與舞台一點一點的成形與完善,心裡是數不清的喜悅與成就感。同時,在每天反覆地思考如何將自己的世界用正確且有趣的方式展現給大家看時,才發現自己其實同時也在重新認識與了解自己的文化與我來自的國家。看到學校的東亞人們一起全力以赴地將每個會議的細節做到完美、將表演呈現地淋淋盡致、開永無止盡的會議以反覆確認所有的工作坊能夠保持在最佳的狀態,才發現從前認為很傻的要求完美與自我要求才是我們最值得驕傲的特質。

 

才發現從前認為很傻的要求完美與自我要求才是我們最值得驕傲的特質。

 

其中幾個工作坊的內容

 

最後,終於成功地和身旁的東亞人們一起完成了一個我一生中永遠不可取代且完美的會議。所有身旁的同學也對這次的會議讚不絕口,説他們終於更了解我們的文化,也學到了很多關於東亞的事,甚至有老師跟大家說這是十年來最好的一個會議。(詳細會議中安排了什麼歡迎閱讀品恩的文章)聽到這些讚美與肯定才終於相信這整個月的努力沒有白費。這個活動對我的重要性不僅只是用AC這個舞台讓我們的文化能夠好好地被看見與欣賞、不再被AC的主流淹沒與誤解、將我的人生故事與文化展現給大家,同時也是一個讓我終於能夠慢慢接納自己的轉捩點。在慢慢地長出對自己文化的喜愛時,才開始懂的欣賞自己擁有的價值觀:對效率、組織、工作品質的堅持不是他人說的不懂得通融,而是我們將事情做得完善的方式;不願意到處炫耀並隨時注中的謙虛,不是他人說的悶騷,而是我們做人處事的智慧;願意默默地把工作承擔起來的特質,不是他人說的愛吃苦,而是我們尊重別人的準則。也是因為這些所有的價值觀才讓我成為了現在的我、塑造了我身邊這群我稱為「家人」的東亞人。

 

是一個讓我終於能夠慢慢接納自己的轉捩點。在慢慢地長出對自己文化的喜愛時,才開始懂的欣賞自己擁有的價值觀

把東亞的「夜市」搬到威爾斯

 

我會永遠記得在會議中為了將所有的鄉愁勾銷而把中國菜吃到肚子塞不下的疼痛、身旁的人因為吃到想念的食物而開始落淚的畫面、為了準備夜市煮了四個小時的菜後滿足的心情、和東亞人一起大聲歌唱與跳出在學校從不被播放的K-pop、用跳舞與戲劇展現自己以前在公立國中準備會考的經驗、教同學玩老鷹抓小雞的樂趣、和中國人一起講述兩岸關係的工作坊、在活動的最後一個舞台上用眼角看見身邊的人激動又興奮地跳出屬於我們的舞蹈與大聲唱出我們的語言的感動、會記得重新愛上自身文化的我們。

 

會記得重新愛上自身文化的我們。

 

終於,能夠開始珍惜自己擁有的身份認同與對「家」的歸屬感、終於能夠接受塑造出我的價值觀與文化;終於,能停止羨慕其他National Group有的特質、終於能夠地說出「混血兒很好,但是我有個毋庸質疑的家。」終於,能夠肯定且自信地說:「I am proud of being an East Asian. I am proud of being a Taiwanese」。當然,也同時不斷地警惕自己這些自信不代表能夠盲目地為自己的文化驕傲,而是學會看見自己文化應得的讚賞並且接受因著這些文化與社會而形塑成的自己。

 

學會看見自己文化應得的讚賞並且接受因著這些文化與社會而形塑成的自己。

 

Phoenix Conference 最後一個舞台

 

二、UWC體驗

[渺小與希望]

當然,在這學期裡,那些一個一個來自身旁的人震撼人心又發人深省的故事也不會少。在各種場合之中,聽到土耳其人激動且憤怒地講自己國家的女權問題與對女性的迫害;來自印度的室友是家族唯一一個有超過小學學歷的女生、穆斯林在印度被迫害的經驗;在營火前聽敘利亞人邊哭泣邊分享因為制裁而無法幫忙大地震的災情的國際社會。看著眼前閃爍的營火,聽著這些同學止不住的哭泣聲,才又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與無能;加勒比海的人對於殖民與奴隸制度的憤怒、甘比亞語言喪失的哀傷、 烏克蘭人對家鄉的擔心、伊拉克人對美國入侵的憤怒、伊朗人對國家限制的無奈、肯亞人因為政府腐敗而無法伸張自己的權益、印度人的性向因為社會氛圍而不被尊重的難受、許多女生分享自己#Me Too的親身受害經驗等等,這些真真實實又令人心痛的的故事總是成為我在AC當頭棒喝的提醒,意識到這些重大災難、國際制裁、政治角力發生時,身為一個小小的學生,真的好少我們可以做的事;也不斷地提醒我離開了AC這個美麗的泡泡,是一個充滿不正義不平等不和平的世界、是一個充滿著心酸的環境、是一個身為一個小小的學生很難去改變的社會、是一個令人感到渺小無助又無能的現實、是一個還需要好多好多努力去改進的地方。

 

離開了AC這個美麗的泡泡,是一個充滿不正義不平等不和平的世界、是一個充滿著心酸的環境、是一個身為一個小小的學生很難去改變的社會、是一個令人感到渺小無助又無能的現實、是一個還需要好多好多努力去改進的地方。

 

左:As We Know It:學生講述和被性騷擾、被父權社會迫害等等經驗的活動。右:在營火前聽敘利亞學生的故事

但是,慶幸的是,在這裡也聽到很多為了打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的勵志故事,其中包括為了爭取印度女性的平權與划船運動的包容性而到世界各地參加國際級划船比賽、正在申請奧運的學姊、為了改善台灣煙蒂污染而打造一個動員上千個學生一起做出行動的摯友、為了抵抗家鄉的校園性騷擾而向學校寫請願書的學生、為了將和自己遭遇相同痛苦的人被看見而上紀錄片的室友、為了改善偏鄉教育而決定設立學校的學長姐、為了改善聾啞人士的溝通困難而努力寫程式的朋友、為了提倡土耳其政府問題而寫歌的同學等等。聽到這些已經為世界的不公平而做出的努力,也同時不斷地的督促我要做得更好、要懂的善用自己已經有的資源、要繼續全力以赴不管有多麽困難、要知道單單是個學生也可以做出很多了不起的事、更重要的:要懂的做出行動

 

要知道單單是個學生也可以做出很多了不起的事、更重要的:要懂的做出行動

 

[全力以赴試試看吧]

當大家聽到我們下午一點就放學時,時常問我大家都拿這些自由時間做什麼?我的回答可以有很多種,但是有一個肯定的回答是:絕對不是閒著。UWC持續了整整六個月的第二個學期包括永不停止的作業與考試、課後活動、學校大型計畫(前面提及的會議、Ted Talks、為了現代奴隸募款的24小時跑步活動、駭客松、National Evenings、舞台劇等等充實又有意義的活動)等等緊湊的行程。除了這些課外活動,由於自己擔任了學校八個計畫以上的負責人與成員,很少有機會可以好好停下來喘息。有好幾個忙了一整天後呆坐在床上欲哭無淚的虛脫、有好多個只睡了不到五小時的夜晚、有好幾個需要在友情、課業、家人、計畫、自己的身體需求之間拉扯的時刻。一直到現在我都還在學習如何排出一個自己滿意的優先順序。

 

左:記錄學校學生的故事的團隊,右:駭客松活動

 

UWC想要提倡的不僅只是跨文化的交流與了解,同時也是學生利用自己擁有的資源貢獻社會的精神。不過由於學校有太多的活動與永不停止的課業壓力,時常會忘記同時兼顧回饋社會的理想,導致即使是很重要的計畫參加的人依舊少之又少。尤其在一個給學生相當大自由度的UWC,所有計畫的深度都取決於自己願意投入的程度:有些人僅僅得到一個聽起來厲害的職位名稱卻什麼行動都沒有執行、有些人只要課業開始忙便完全將計畫擱置一邊,因此,來到這裡後更發現需要學習如何不怕孤單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執行替自己設下的目標、學會如何獨自走心之所向的路以達成理想、在百忙之中不迷失自己、學習保持改變的決心和執行企劃的行動力、學習不管別人「可能」的眼光和想法,因為要和自己相處最久與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的人終究還是自己。

 

要和自己相處最久與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的人終究還是自己。

 

左:為了現代奴隸而募款的路跑活動(24 Hour Race),右:活動宣傳期

 

幸運的是,這些所有的付出都漸漸地在這個校園裡結花成果。在這些由學校支持的成功經驗裡也讓我更相信改變的可能和做出行動的重要性。其中幾個令我最驕傲的包括:

  • 身為F21(在學校勵志於改善月經貧窮的學生組織)的主席,我親自寫了提案書給學校,希望可以讓學校開始提供學生免費的生理用品以確保每個人的需求都能夠被照顧到。在經過幾輪的討論和商討後,學校真的開始在所有的廁所提供免費的各式生理用品。於此同時我們也成功地從威爾斯政府拿到免費的永續生理用品(可以重複利用的衛生棉、月經杯等)發給學校的學生、在各個宿舍裝設可以清理月經杯的設施等等。在推動這些計劃的同時,我們也同時在三個月內為孟加拉的女孩們募款兩萬多元以提供他們生理用品。

 

F21 募款活動

 

  • 選上東亞地區的領導者(National Leader),負責規劃下一次東亞地區的表演、活動、聚會等等。
  • 選上學校Amnesty International (人權特赦組織)的領導者,未來將負責辦活動、演講、人權寫信等等。
  • 注意到來自不同背景學生因為身處在歐美文化為主的學校,所以沒辦法好好慶祝對自己重要的文化與宗教節日後,我寫了計劃案給學校希望可以批准因爲「文化」理由而請假的制度。經過多次討論後,下學期將成功在學校實施這個請假制度。

 

選上National Leader

 

  • 成功被選上去波蘭參觀集中營的學習機會(詳細文章請看:不一樣的學歷史體驗:參觀奧斯威辛集中營
  • 組織同學們一起夠過騎腳踏車的方式為發展中國家的女性教育權募款的活動(活動連結:https://www.1000coffee.org/events/uwc-ride-for-peace)

 

腳踏車募款活動

 

[我想記得...]

即使過著永不停歇的生活,我還是在這之中創造了好多個值得不斷回味的回憶:我會記得每個和同學一起度過的電影之夜、和東亞人們一起在草地上打滾的快樂、在Holi節被粉染成五顏六色的白色上衣與七彩繽紛的臉頰、 在Hay Book Festival 聽講座、逛書店、看小鎮、吃美食、讀詩,度過了暖洋洋的一天、跟排球隊去比賽時開心地呼喊、互相打氣、吃麥當勞的幸福、體驗穆斯林齋戒月又餓又痛的肚子、和同學們在Day room畫Hanna聽音樂聊信仰的夜晚、Project Week (每年學生們可以選一個主題去執行一個為期一週的計畫,其中包括去船上度過一週、自己去爬山露營、蓋太陽能板等等的計畫)在10幾度的低溫下跳海游泳、溯溪的刺激、因為24 Hour Race跑了30公里起的大水泡與凌晨爬起來跑步的無奈、趁著週末有空跟同學Ilhaam去附近的小鎮Bridgend的小旅行、18歲生日時一群人在半夜走進讀書室給我的花束、祝我生日快樂、唱稻香給我聽、送我一整本卡片、為了準備考試苦讀時相視一笑的瞬間、沒日沒夜地為了年終考試讀了一整個月的書後拿到好成績的喜悅、考完大考後和東亞人們一起去Cardiff吃想念的韓國料理的一天、和好友Sofia在讀書室分享心事到凌晨的幸福、在畢業典禮前夕的狂歡與痛哭、看著心愛的學長姐們畢業離開校園時流下臉頰的眼淚與熱淚盈匡的眼睛、在太陽下吃飯聊天笑到肚子痛的回憶、偷偷跑去其他人宿舍看電影聊天的興奮。有好多好多數不清的時刻,都讓我明白這裡已經不在是校園,而是歸屬地、是承載回憶的地方、是創造無限可能的城堡、最重要的:是家。

 

有好多好多數不清的時刻,都讓我明白這裡已經不在是校園,而是歸屬地、是承載回憶的地方、是創造無限可能的城堡、最重要的:是家。

左:去愛丁堡旅行,右:學校Holi慶祝活動

 

左:18歲慶生,右:學長姐畢業前夕野餐

三、當然,又是跌倒與站起來的循環

[思鄉、挫折、失望]

「生活就像是個心電圖,總是有高有低起起伏伏地在前進。如果它不再有高低起伏,表示你死了。」,經歷了這學期將每天的生活變得多彩多姿又緊張刺激的高速運轉AC雲霄飛車後,更能夠親身感受這句話的意思。

原本以為經過了第一個學期的磨練,自己能變得更勇敢而堅強,更能面對迎面而來的挑戰,卻發現UWC永遠有不同的難題與挑戰等我去克服。

首先第一個需要的克服是第一個沒有家人的農曆過年。身為一個每年農曆過年都可以打麻將、吃年夜飯、玩刮刮樂、旅遊、聊天、吃阿嬤煮的飯的幸福小孩,一個沒有這一切的農曆過年絕對是一大難關。還記得在大年夜時雖然身邊有朋友圍繞著一起包餃子吃火鍋,卻還是抵不過心裡強烈的孤單和想念。回宿舍後是止不住的空虛與孤獨,看著手機上朋友們一則一則慶祝過年的動態與貼文,唯一能夠安慰且陪伴自己的是一盒來自台灣的蛋捲和無處安放的春聯。也只能用打掃房間的方式去轉移自己無法治癒的鄉愁。

 

看著手機上朋友們一則一則慶祝過年的動態與貼文,唯一能夠安慰且陪伴自己的是一盒來自台灣的蛋捲和無處安放的春聯。

左:過年做餃子,右:年夜飯

 

由於在宿舍裡的學長姐總是講話大聲又頭頭是道,自己其實很不喜歡在宿舍會議裡說話表達自己的意見。不過久而久之就演變成時常自己的意見不被尊重、不被聽見、不被重視的情況。以前在台灣總是能夠輕鬆地表達自己的意見的我,第一次感覺到什麼叫做被忽視、被看輕。

努力想要替難民營做些什麼而奮力地做了許多教英文的簡報、希望可以訪問難民的問卷、希望可以幫助到難民們的教材,結果卻因為身處在寄宿學校的限制與大人不願意聽取小孩的建議的因素而白費了所有精力,到最後還是回到只是每週顧小孩當保姆的位置。這些挫折與否定讓我意識到要在UWC外的世界推動改變是多麽地的困難,要堅持自己的信念是多麽地不容易。

即使在這個注重永續與和平的學校,還是有許多令人失望的時刻,包括學生在學校群組吵了好幾天是否廢除週一素食日、完全沒有實質意義只有紙上談兵的駭客松、學校因為「Safeguarding issues」禁止學生出版花了好幾個月準備,紀錄我們學校學生生命故事的書、喝醉酒的學生在荷蘭皇室面前幾乎毫無準備地表演、好幾個人在一個聚會中喝得爛醉差點被送去醫院的夜晚、還有很多原本以為這麼有理念的學校不應該發生的事。

在這些挫折之中,影響我最深的還是三月舉行的Peace Council 主席選舉。學校的Peace Council是一個致力於提倡學校裡對關於衝突、戰爭、平權、歷史、政治等議題討論的學生組織。對於一個熱愛國際政治與人權議題的我來說,Peace Council 不僅僅是我來到這裡的原因,也是我願意付出所有去努力經營的團體。所以當Peace Council開放一年級生參加主席競選時,由於受到很多身邊的人鼓勵與支持,自已也由衷地相信一整年來為學校付出許多和「和平」相關的事物有被大家看見,我鼓起極大的勇氣、抱著滿心的期待與決心報名了選舉。但是在最後,卻以僅僅個位數的票數之差輸了選舉。對於一個將自己的自信建立在他人的肯定的我來說,沒有比這個更痛心、更令人絕望的結果了。得知結果後,心裡是憤怒、難過、失望、自我否定、懷疑自我價值、寂寞、不甘心的心痛以及撕心裂肺且持續好幾個小時的哭泣。心裡知道自己如果選上能做出多少改變,知道自己能夠為Peace Council多盡心盡力,知道自己能夠成為多麼負責任的主席,不過卻依舊被眾人拒絕了這樣的機會。不過,遇到這樣的事時,才是真的考驗自己是否能夠在困難重重、不被眾人認同的狀態下持續去做自己有熱情的事、繼續耕耘符合自己理想的計畫與付諸行動。我們都希望自己能變堅強,但背後所需的力量和必經的難受是那麼的巨大。所有告訴自己要重新站起來的道理是那麽的簡單,不過真正要讓自己轉念與實踐這些理念需要好大的勇氣。在這些心碎的過程中只能再次提醒自己,就是這些心碎與悲痛才能幫助我成長。由於AC的生活從來不會為了你而停下來、更不會因為你而減少任何課業壓力與課外活動,自己只好經過一個晚上的痛哭後擦乾眼淚,迎接相信一切會更好的明天繼續走下去、並且努力將心中依舊想為和平努力的熱情轉為繼續向前的燃料。一直到現在我也還努力抱持著:「即使受到挫折、不被他人肯定,也要繼續做自己喜歡且堅信的事,因為如果真的熱愛著的話,無論如何都要全力以赴才夠意思吧!」的心態。

 

我們都希望自己能變堅強,但背後所需的力量和必經的難受是那麼的巨大。所有告訴自己要重新站起來的道理是那麽的簡單,不過真正要讓自己轉念與實踐這些理念需要好大的勇氣。

 

落選後大家送來的禮物

 

經過這學期後,再次貼身地體會到一首歌的歌詞:「Maybe a hundred bad days made a hundred good stories」

[面對與領悟]

在面對為期六個月的學期時,究竟如何面對這樣漫長的學期成為了每個學生必修的學分。在每個枯燥乏味的課堂與讀書的過程中,我漸漸地學會利用每週的「小確幸」去增加自己繼續前進的能量。每週安排一個值得期待的事:可能是一個小旅行、和朋友們看一部電影、跟家鄉的朋友講一通電話、吃一個自己喜歡的零食,利用這些小事將冗長的半年分隔成一個一個值得開心的小時光。

面對從前每天煩惱的社交狀況,自己也慢慢訓練出了適合自己的心態。之前會希望能夠跟各種不同的人、來自不同國家、背景、文化的人做朋友,這樣才叫「國際化」、才叫做有好好達到當初來UWC對自己的期許。不過現在卻發現所謂的「國際化」並不是指能夠跟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成為麻吉,而是能夠有足夠對政治與文化的敏感度去理解別人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並尊重彼此的不同。漸漸清楚地重新提醒自己來到這邊的初衷:來到UWC是為了遇見有相同理想的人,而不是去討好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在挑選朋友時慢慢地忠於自己的心去選擇讓自己舒適、能夠帶給自己力量的朋友們。最後終於在這學期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步調與適合自己的行程與朋友圈,因爲慢慢地發現唯有衷於自己的心才能夠在這個充滿挑戰的地方生存下去。

 

所謂的「國際化」並不是指能夠跟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成為麻吉,而是能夠有足夠對政治與文化的敏感度去理解別人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並尊重彼此的不同。

 

 

創造自己的舒適圈

UWC的生活緊湊又豐富,不但沒有沈澱自己情緒的方式也沒時間執著在一些不開心的事,因為所有的事總是像洪水一樣迎面而來且外在的環境永遠沒有停止的一刻。因此,培養出一個能夠和自己和平共處的模式、學會打從心底地愛自己、從自己內心找自信以面對所有的外在因素便成為最重要的課題之一。慢慢地學會愛自己不是喜歡上自己的優點,而是接受那個充滿缺陷卻依舊完整的自己。在練習保護自己時,開始學會了必要的自私,卻也同時要求自己懂得給予他人毫不保留的溫暖、開始接納和東亞人親近的自己。當對自己的情緒感到不知所措時,提醒自己接納這個錯綜複雜的自己,因為這樣才是在用力地活著呀!

 

慢慢地學會愛自己不是喜歡上自己的優點,而是接受那個充滿缺陷卻依舊完整的自己。

 

當羨慕他人時,學會不去複製自己羨慕的生活,而是打造讓自己滿意的回憶。學會相信自己的決定並且確信自己不願意用任何一個回憶、一滴眼淚、一次大笑、一個特質、一段過去、一份友誼去交換任何自己羨慕其他人擁有的東西。

開始懂得在所有小事中找到正面之處以確保自己堅持下去、要不斷地保持著「既然放棄不是一個選項,那就全力以赴地鋪出一條自己滿意的路吧!」的心態。遇到不被選上、被其他人拿走機會的狀況時,不斷地告訴自己:「如果自己是房間裡最厲害的人,就太無聊了。本來就不預期來到這裡一帆風順吧?」以燃起自己要變得更好的決心。

 

既然放棄不是一個選項,那就全力以赴地鋪出一條自己滿意的路吧!

 

每次停下來回頭看自己所經歷過的事,都會恍然發覺AC發生的事真的好多好讓人措手不及,甚至來到這裡才發現許多自己從來沒有感受過的情緒與複雜的情感。在面對這些情緒時,也對自己有了更多新的認識與理解:面對長期的思鄉才發現想念這件事可以變成基本設定、開始慢慢地習慣將對台灣的思念變成一個一直放在心底但不影響生活的心態、原來自己需要時不時地在陽光下睡著給心靈充電、原來自己需要定期地和朋友們訴苦以清空自己的煩惱、原來與朋友相互支持的狀態可以帶來這麼多的力量。學會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與消化不了的心情:或許是一首歌、一個零食、一個Youtube頻道、一個朋友、一個擁抱。不過,即使有那麼多幫助我的工具,每當我以爲我搞懂了、想通了、明白了、適應了的時候,AC永遠有辦法創造新的難關與挑戰等我去克服

 

左:Project Week去溯溪,右:考完試後和東亞人去吃韓式料理

[愛上這裡]

雖然生活依舊在許多不確定與挫折中度過,這學期還是長出了許多對這個地方的喜愛。

隨著每天越來越長的日照時間、越來越溫暖的天氣,在這裡的生活似乎也一點一點地迎來生機、能量、與希望。有一天在讀書室讀書時突然心中有一股暖暖的感激,突然很感謝爸媽讓我有機會讓我來到這間學校。有好大的舞台等著我去發揮、有充滿支持與肯定的人們幫助我去完成想要的計畫、有豐富又多元的資源讓我去探索新事物、有隨時能啟發我讓我看見很多人生可能性的人生故事、有許多讓我重新思考如何在這個巨大的世界裡將渺小的自己生活得更精彩的機會、有不僅僅是種族而是社會階層的多元化。我真的完全愛上了這個讓人覺得改變有可能、個人的行動能夠有成果、心裡的信念能達成的學校。

深刻地記得有一天早上起床走出宿舍時,暖洋洋又溫和的太陽照在臉頰上、清新的空氣裡伴隨了草香與早晨的露珠、一切都很寧靜。我深吸了一口氣看著大海的波動,意識到自己已經深深地愛上了這裡的生活與人事物。漸漸地意識到自己已經無法想像不在這裡生活的日子。這裡有許多多采多姿的事物等著我去探索,對於總是在尋找新奇事物的我怎麼能不愛這樣瞬息萬變的生活呢?

不過這不代表自己正過著心目中完美的生活。有一次和朋友聊天聊到自己全部被填滿的生活,突然開始哽咽,我才發現自己對於沒時間當個發瘋做傻事的「青少年」還是抱著遺憾與難過。不過仔細想過後,心裡深刻的知道,如果要我重新選擇,我還是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現在的道路。

實在無法用三言兩語描述AC如何改變我,但能用一股打從心裡的微笑訴說我有多幸福。也謝謝將這篇文章看到這裡的你,聽我分享這半年來的點點滴滴。

 

左:最後的週末和朋友一起去看電影,右:宿舍的野餐聚會

[給自己的期許]

最後,在這裡寫下給自己期許:要永遠懂得知足於自己現在享有的資源;要永遠懂得欣賞與擁抱自己經歷過的大小事;要永遠懂得知足於自己的文化;要永遠要懂得知足自己擁有的運氣;要永遠不知足於了解其他文化,因為文化是足夠用一生去了解的課題;要永遠不知足於自己做過的善事,因為世界還有太多問題等著我們去解決;要永遠不知足於自己看過的世界,因為世界真的好大好大;要永遠不知足於自已已經克服的難關,因為不再困惑的狀態是停止成長的線索。

 

不再困惑的狀態是停止成長的線索。

 

2023/07/17 。台灣。

 

 

Please enter some content for your blog post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