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Michelle 香港UWC 畢業年度2024

11 January 2023

不少人覺得香港文化跟台灣文化接近而不願到香港UWC就學。在香港UWC度過了一學期的Michelle 描述她在香港這個「又近又遠的家。」的經歷。第二輪甄選已經開始,挪威校區今年提供專屬原住民的名額,報名請到 http://bit.ly/3IbN1bl,1月28日截止報名。

展信悅

廣闊汪洋是校園放眼望去的景色, 熊熊營火是學生課後休閒的娛樂,文化晚會是學校交流傳播的特色,漫遊香港是朋友領略探索的時刻,然而繁雜的IB課程, 非母語溝通的障礙,身處異地的迷惑與徬徨,寄宿生活的協調與讓步,多元文化的交流與理解,精彩、新奇、挫折、難過、躊躇、成長,你準備好了嗎?

香港是個又近又遠的家

與親友告別,我背著行囊,走進了離境的大門。意外地,比起傷感流淚,更多的是期待雀躍,面對陌生的粵語,記憶中不太清晰的香港城市,我踏上了lpc的旅程。 香港是矛盾的,它是繁華鬧區也是海邊小鎮, 它是快速緊湊也是放鬆平靜,它有山也有海,有異國風情也有傳統文化,有摩天大樓也有羊腸小徑,有繁華街景卻也有窄小籠屋。在這我看著熟悉的中文字卻聽著陌生的廣東話,我喝著珍珠奶茶吃著豪大大雞排卻尋不著蘋果西打與蝦味先,香港似近似遠,是雷同卻又迥然有異的。

IB是截然不同的挑戰

從小到大於薇閣就讀,每天的夜自習,高國三的週六課程,寒暑假的課程輔導,早已習以為常,學習是超前、快速、按部就班的;然而香港UWC卻如小型大學般,八點上學三點放學,預習與自習的教學模式,申論與essay的作答方式,課餘時間的自主安排,生活作息的自我管理,學習不再是填鴨而是思考,不再是造表操課而是彈性靈活,當少了老師與家長的督促,剩下的便是生活的平衡。

原本應升高三的我,已學習完所有台灣課綱的必修和選修課程,因此掌握IB課程深度是相對容易的,然而語言與答題方式卻使得學習截然不同,挑戰重重。即使在台灣自認英文與口語都是相對具有優勢的,然而當環境驟然轉換為24小時英語互動,上課時即便全神貫注也許也只能掌握7 、8 成,考試前閱讀幾十頁的課本和資料時,更得一個個專有名詞上網查詢中文解析,面對考試時因題目沒百分百看懂而文不對題,因單字量不足而分析深度略淺,因抓不準評分標準即使拚盡全力仍毫無進展,當周遭大多同學都是讀過IB 和IGCSE 課程,早已掌握了學習系統的竅門,而我卻仍在為如何回答才能貼合IB標準而掙扎,當老師並不再給予許多練習與考古題,而在沒有家教輔導下只能上網搜尋,自立自強,當看著二年級的學長姐為了每天寫不完的論文、大學申請和考試而挑燈夜戰,我不禁懷疑放棄在台灣已擁有的一切,來到香港,重頭來過值得嗎?

住宿生活是自我的鍛鍊

UWC 除了是IB 高中更是一所所寄宿的國際學校;依稀記得當初面試時曾說:「 我嚮往在UWC 學習,想像與來自八十幾個國家的同學朝夕相處,我定能了解多元文化並懂得理解與包容。」然而現實卻總比幻想來的困難、殘忍、裸露。四人一間的宿舍,在這裡沒有門與隔板,有的僅僅是一人一角,窗簾一拉,享受自我的小天地;以前雖然每天晚自習到九點,然而回家之後總能舒舒服服的洗個熱水澡把時間留給自己,然而在這有社團活動,有團體報告,還要運動、要社交、要學習,每個人都像是自己的掌舵者,當汪洋沒有固定航線,有的便只是自身的智慧與努力;當多元文化相遇,總會有交互碰撞,面對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學,如何學會理解與包容便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宿舍裡有人怕光、有人怕吵、有人怕冷,如何達成共識便是在自我與妥協間找尋平衡;深夜的走廊上有人精神抖擻,有人浴室高歌,集體生活正是相互尊重與體諒的學習;當校園不再是放學熄燈,而是直至深夜仍生氣蓬勃,八卦與流言也如洶湧濤水般襲來,如何在多元開放的校園中不迷失自我,成為最自信美麗的自己,我逐漸茁壯成長。

聆聽與溝通是致命的關鍵

當面對中文課卻有60%的時間都說著廣東話;當明明按時繳交了作業,卻被誤會未繳交而被拒絕批改;當詳細的project week 計畫,卻因沒有足夠superviser而被否決;當期待於校慶30/50 週年擔任vvip tour guide,卻因成為密切接觸者必須在旅館隔離;當多人確診新冠於方艙隔離,兩年一度的apec 文化週卻無法找尋空檔推遲;當香港與台灣因身份認同問題,整個apec 團體照必須刪除重拍;聆聽需求、說明想法、給予尊重是學校教會我的為人處世。在這裡,學校不再幫你排定計畫,老師不再為你籌劃未來軌跡,這裡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只有學習引導,唯有說出自己的需求,勇敢為自我發聲,聲音才有機會能夠被聽見,也才能有希望轉化、融匯成巨大能量,明亮璀璨。

多元文化是亮麗炫爛的彩虹

昂首高歌,高舉國旗,我看著80多國旗幟七彩飛揚。文化晚會上,同學們翩翩起舞、樂聲動人,娓娓道來著屬於自我文化的浪漫故事;活動晚宴上,只見穿著傳統服飾的學生們分享當地美食,品嚐各色佳餚。如果不是UWC,我從來都不曉得,原來在烏干達,勇敢出櫃展現真我,卻有可能惹來殺身之禍;我從來也不知曉,原來在對岸,也有許多人們為與台灣的緊張情勢而憂心忡忡,記得在新生訓練週時,正值Nancy Pelosi來台,來自上海的朋友在簡單問候後,輕聲擔憂的問了句:「我和我的朋友們在港口看見了一艘艘軍艦出港演練,當實彈訓練頻繁,台海關係緊張,我們都很擔心,在台灣的你們一切都還好嗎?」;我從來不知道,原來在烏俄戰爭後,前蘇聯國家在無形的默契中不再流行說俄文,在學校中既使遇見俄羅斯同學,也不在用熟悉的俄語問候;我更從來不明白,原來在巴勒斯坦麥當勞是一種奢侈,身處紛亂複雜與戰火連連的中心,巴勒斯坦人們多麼希望受西方操控的紛亂局面能有撥雲見光的一日。

UWC不是世外桃源而是人間現實

的確,UWC不是完美的,面對著IB的大量寫作,多元文化的交互碰撞,生活平衡的歷練挑戰,大學申請的未知茫然,有不安、有困惑,也曾有懷疑,可從中我卻也收穫了難能可貴的交流體驗,一群溫暖知心的好友,拓展眼界的寶藏經驗,相互理解的包容尊重,如果你問我,來香港UWC是不是正確的選擇,坦白說我不知道,因為人生本就是一條悲欣交集尋尋覓覓的路,我們看山、聽海,雨聲綿綿,鳥聲蟬蟬,人生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有淚水也就有收穫,而在路的盡頭,我堅信一定有禮物,面對這半年來的酸甜苦辣,喜悅、淚水、反思、成長,我會說我從不後悔,走好選擇的路,別走好走的路,人生除了感慨,更能自信的走上一遭,從容卻又坦承,耕耘然後成長。

安好 2023

 

可能是 5 個人、瀑布和大自然的圖像

可能是 5 個人和大家坐著的圖像

可能是 3 個人和大家坐著的圖像

可能是 8 個人、大家站著和室內的圖像

可能是 6 個人、薯條和戶外的圖像

可能是 4 個人、大家坐著、火車和室內的圖像

可能是 6 個人的圖像

可能是 3 個人、大家站著和室內的圖像

可能是 3 個人的圖像

Please enter some content for your blog post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