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林歆恬 - 荷蘭UWC 畢業年度2021

22 January 2020

踏上歐洲、踏上荷蘭,這個從來沒到過的地方已經五個多月了,一百多個日子裡,心和腦袋感覺已經變得好胖好胖,裝了好多新的故事、新的想法,像是超載的卡車,一時還想不到要將哪個篇章拿起來細細地說。

〔What’s your name and where are you from?〕
“I’m Sunny from Taiwan”
那是開學第一天,二年級們在校門口前用手搭成很長的一條山洞,他們大喊 “WHAT’S YOUR NAME AND WHERE ARE YOU FROM?” 每個人輪流大聲的喊出自己的名字及來自哪裡後跑進山洞,經過時滿滿的感受到二年級們熱情歡呼的歡迎。
“I’m Sunny from Taiwan” 這句充滿自信的大喊,感覺開始了我一趟新的旅程,更多責任背在身上,更確定要邁向的目標。

〔自由・自律〕
到UWC之前的兩年,我在住宿型學校就讀,所以到UWC之後在住宿這方面沒有太大的不適應,除了和室友們溝通變成英文模式。
與我之前所就讀的高中相比,宿舍生活雖然自由許多,但自己需要更自律、更會安排自己的時間。舍監不會在九點半點收手機、筆電、3C產品,平日放學外出不用寫請假單還要副校長批准,夜自習沒有時間規定,更不會要求十點熄大燈十二點熄小燈。從那麽嚴格的地方,一下子到了彈性那麼大的地方,就要自己學會怎麼好好分配時間,什麼時候在寢室唸書可以安靜又不會分心,什麼時候不用搶浴室,什麼時候的common room 會充滿人,可以去socialize,去認識別人、分享人生故事,什麼時段的洗衣機和烘衣機是空的(畢竟24個人要共用兩台洗衣機、兩台烘衣機,我們這層樓的烘衣機還有一台故障,而且洗衣加烘衣要三個半小時起跳)。
對於休閒、運動活動,UWC不像台灣的學校每個星期固定都有體育課,大多數的學在CAS的Activity中去參加喜歡的運動。很幸運的,學校旁邊有個公立游泳池,讓我可以每個星期都能規律運動。
「學校位在馬斯垂克市中心腳踏車車程十分鐘左右的郊區;騎車五分鐘、走路十分鐘即可到達超市,在荷蘭,超市裡的酒甚至比水便宜;學校充滿16~20歲的青少年學生,他們正值青春期」。相信上述這段更能充分解釋為何自律如此重要。

〔生日快樂〕
是我擁抱最多人的一天!
這是UWC Maastricht 的傳統,一群人會在壽星生日的前一天晚上十一點五十幾分左右,擠到壽星隔壁的寢室,十二點一到,大家會衝到壽星所在的房間大唱生日快樂歌,是經典的國際通用英文版、道地的荷蘭文版、還很謝謝我的second year教大家唱中文版的生日快樂歌,雖然是充滿者許多可愛口音的「Ju妮生日ㄎㄨㄞ 摟」但看這許多圍繞者自己的笑臉,一瞬間浮現了小時候唸幼稚園時拿著乖乖桶站在教室前面,一張張喜悅的笑臉看著自己,傳達滿滿的祝福。
是我擁抱過最多人的一天,不論性別、國籍,大家都給我最大、最真誠、最溫暖的祝福,雖然生日不在家,但收到的是和家一樣的溫度。

〔灰色・下雨〕
Terrible Dutch Weather 說有多Terrible就有多Terrible。有時候不同於台灣瘋狂揮灑五分鐘的大陣雨,而是很有「毅力」的下了兩小時的毛毛雨,名副其實的又濕又冷。雖然我的室友們常說這種天氣常常讓他們鬱鬱寡歡,但說也神奇,有時候我可以伴隨著Terrible Dutch Weather在窗邊靜靜地讀完一篇文章。
每年的十月到隔年到三月底,在不是歐洲北半球夏日節約時間的時候(就是和台灣的時差從六小時變成七小時的時候)通常八點多左右天才會亮,而下午五點左右就天黑了,灰色的天空帶些dirty blue,能確實感受到這裡的同學常在說的Unproductive 和need motivations。真的能體會到那種在睡前告訴自己說明天要早起讀一篇文章或是寫一回SAT,但卻在早晨把鬧鐘按了再按、延後再延後的Unproductive。

〔差異・挫敗〕
到了UWC,沒辦法像以前國中高中時,當個容易被大家記住的人。到了這裡就像一切歸零重新開始一樣,沒有人會知道你國小曾經拿市長獎畢業、國中曾經去比過很多市賽、高中曾經是學生會副會長。常常感覺在各個領域都有比自己好的人,有時候甚至漸漸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價值在哪(字面上看起來感覺很嚴重,但親身踏入UWC生活之後,會更常想要重新檢視自己)。
有段時間,我一直認為自己沒有一個領域是突出的,自卑感不斷的從心中冒出來,有人在學科科目上就是可以一直拿滿分;有人是Native Speaker,英文表達對他們來說根本不是問題,到處都可以和別人socialize,想到以前的自己,是大家眼中活潑開朗的人,到這裡感覺自己「相對孤僻」;有人不管到哪裡都是很有領導力的人,總是能在open forum中順暢的發表自己的意見;有人甚至什麼都會。(以好勝心很強的我來說)沒有一樣突出、沒有一樣比別人好的感覺真的是重重打擊,甚至有一次在游泳池,發現自己最擅長、最自豪的運動項目居然被好多人比下去時,真的發現有一種感覺叫做「巨挫敗」。
但後來我慢慢發現,其實沒有人會去在乎你什麼好、什麼不好,或是在哪個領域是不是最好。每個人每天的每堂課、每個作息都不同,全校沒有任何兩個人有相同的課表,沒有相同的社團活動,更沒有相同的生活習慣。每個人都在跟著自己的腳步去完成自己當初選擇到UWC所想達成的目標,不會有人在乎你要做什麼,更不會去跟你比較。與其說這裡的每個人都在自己的領域發光,不如說大家都在用自己專屬的姿態,走在自己目標的那條路上。

〔中華・定位〕
我所選的有一門課叫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當然班上全都是Chinese Speaker,是其他七個中國同學,和我一個Taiwanese。其實蠻幸運,在這裡的中國同學都不會主動討論起政治,有時候可能開個玩笑,彼此之間都給予極大的尊重,我也還沒遇過其他國家的同學問起兩岸關係的問題。
我們的中文老師是個中國人,雖然他說他不會教中文文學,但他對經濟議題頗有研究,對政治話題也有極大的興趣。有一次中文課,剛好碰上中華人民共和國70週年國慶日,中國同學們穿著紅色的Dress code,個個臉上也都貼著中國國旗的貼紙(甚至在集會時大聲唱著他們的國歌),而中文課難得可以講中文,當然免不了開始了些「課外話」。
當然,話題一切入,就是兩岸政治。在我們大家討論的過程中,他們也同意在文化及人文社會方面的台灣和中國,是兩個不一樣個個體(只是在經濟方面我們還沒達成共識)。想起來真的有夠刺激,全場只有我一個台灣人,面對著許多不同的質疑,甚至是暗諷,深怕自己哪裡說錯話就會被認為是在對自己的民族意識做妥協。當天雖然他們有部分言論令我感到不太舒服,但他們事後也有道歉。我也有辦法理解他們身為在國外求學的青年學生,心中當然會有相對濃烈的愛國意識。

要去改變別人的觀念及想法有一定的難度,但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心中知道自己的定位是什麼。「婆娑無邊的太平洋,懷抱著自由的土地。溫暖的陽光照耀著,照耀著高山和田園」這是美麗島的其中一段歌詞,也是我認為我們的台灣是這樣的不同於別的國家。我們依偎著充滿文化及民族故事的太平洋,我們有開放自由的社會風氣和無數歷史腳步的土地,切過北回歸線溫暖的台灣島,和所有地形合而為一,是我長大的地方,更是我的家,I’m a Taiwanese. I’m from Taiwan. It’s small, but with large warm hospitality.

〔教育・老師〕
這裡的教育體制叫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國際文憑大學預料課程)我可以很肯定地說,相較起我之前在國高中所接受的教育,這真的非常有難度。我不像這裡大多數的同學唸過國際學校、當過交換學生、接觸過IB課程或是在之前上過Pre-IB。一開始堆我來說很吃力,畢竟國中在體制內學校就讀,沒有碰過申論題;高中到了實驗學校,對學科沒有極大的要求,IB對我來說完全是全新的事物,需要多花時間去適應並且多加把勁,但我也相信下個Term會越來越上手的。
除了IB課程之外,還遇到了不同的問題,老師。有些老師他們雖然是讀相關科目的,但他們比較不擅長教學(但是私底下去請教時都可以講解得清楚),就像前面提及的中文老師那樣,但這裡特別的一點是:同學。大家常常可以在老師丟出問題後,大家一起討論出答案,有些同學反應快,可以在第一時間就引導大家往其中一個方向思考;有些同學去過很多地方、看過很多書,常常能夠舉出例子,讓大家更明白問題的類型;還有些同學統整能力很強,可以把大家所討論出的東西整合、作結論,甚至加上補充說明。我喜歡這樣的上課模式,不是填鴨,更是真正讓學生去活化思考。

〔三圈・取捨〕
在UWC的環境中,新奇有趣的事物很多很多,一定要學會拿捏取捨,一個人不可能什麼都抓得住。常聽同學在說,UWC的生活大致上分為三個圈:社交、課業、睡眠,而大多數的人只能將兩個顧好。像是經濟學所說的機會成本嘛(甚至更難)!需要捨去的將會是其中一個,這就要看自己怎麼去分配了。每個人在乎、想要的,到這裡所追求的都不盡相同,所以自己都要知道該怎麼去分配,絕對不能貪心,該停就要停(實在很困難啦)。有時放學後在交誼廳聊著聊著就會發現「矮,怎麼六點了?」,或是想著把當天的事情都完成、安頓完,該睡覺時,發現(在台灣與荷蘭時差七小時的)媽媽回LINE了才發現「哇也是已經一點了餒!」。
真心不騙,「取捨」是門非常重要的課題。

「我想再一次踏出自己的舒適圈」「我想變得不一樣!」
我從小家人的鼓勵下就一直在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國小畢業,同學們都就讀附近的市立國中,我到了車程半小時的另一個市區唸國中;國中畢業,同班同學一半以上都直升,而我離開台中,到了山的另一邊的台東;高中還沒畢業,我去了要飛13個小時的荷蘭。我想超越自己,是我出國前給自己的期許,也謝謝家人一直支持我。有時候當然很不捨,在最重感情的高中時期,不能和大家一起拚學測、不能完成大家口中最代表青春的高中三年,但我不後悔。

感謝這裡帶給我的所見所聞,雖然短短五個多月,但感覺已經過了好久。許多17歲前沒見過的,都在每天的生活中連續播放。感謝五個多月來的每一次重擊,都能在之後讓我知道自己不只這樣、還可以怎麼樣。相信這些經歷都會變成很獨特的UWC Experience。
這裡並不完美,但美的是這裡的人。大家來自不同地方,有著不同的背景,能攜手一起把這裡的不完美變成一個個美好。在這裡可以看見世界的縮影,了解自己還要努力什麼,背著我們所歸屬的家、文化,看見更不一樣的自己,並不斷超越他。

圖像裡可能有6 個人、微笑的人、帽子、自拍和戶外

圖像裡可能有4 個人、微笑的人、大家站著和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