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學生分享

Page 1

  • April 英國UWC 畢業年度2024

    Published 02/07/24, by Web Editor

    對你來說,什麼樣的經歷能夠算是「改變人生」的體驗呢?

    是,去到一個讓你改變價值觀的地方?

    是,一段讓你對未來有不同的憧憬與目標的時光?

    是,遇到一群讓你重新認識自己與世界的朋友?

    不論你的答案為何,對我來說,UWC這個遠征達成了以上所有的答案。

    2024.05.18,我和180個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們隨著走道兩旁家長、學弟妹、老師的掌聲走進了畢業典禮的禮堂,熱淚盈眶地雙眼望向牆壁上高掛的UWC標誌,所有回憶如跑馬燈般在腦中回放。不論我嘗試多少次,都無法用任何平面文字完整描繪出這兩年我們共同創造的回憶、經歷的低潮與狂喜、和人建立的連結與自我成長。能夠取代千言萬語的只有一個和摯友們的眼神交換:「我們終於做到了」。

    上台領畢證書、AC Class of 2024

     

    如果說UWC的旅程像一趟飛往太空的旅程,

    第一年的我們跌跌撞撞地學如何第一次離開家人、面對自己的恐懼、擁抱不完美的自己,以確保自己有足夠的能力與道具去展開一趟冒險;

    第二年的我們深以為自己做好了萬全的準備、邁向太空,但在離開地球表面時卻發現還有許多從沒想過的自我懷疑與挑戰,讓旅程依舊顛顛簸簸

    最後,離開大氣層與UWC的我們終於能自信地用這兩年來累積的智慧與失敗,在太空與更大的世界漫遊。

    就讓我在這裡嘗試用簡單的文字,描述我在第二年飛往大氣層時,需要面對的挑戰以及新的成長。(第一年反思可以看這:第一學期第二學期

     

    忙著忙著,會忘了慢下來認真呼吸、欣賞窗外的美景

    原本以為經歷了第一年UWC雲霄飛車般的生活與情緒洗禮後,UWC的第二年會簡單許多、會少一些忐忑、多一點風平浪靜的時光。

    沒想到暑假一回到學校,馬上被排山倒海的各種論文、研究、考試、大學申請、社交壓力、課外活動壓得喘不過氣,就知道二年級還會是個挑戰接踵而來的一年。

    現在回頭看已經數不清有多少個精疲力盡地倒在床上的夜晚,心裡想著要完成所有在UWC想做的事,卻深知道為了快撐不下去的身體需要開始做出取捨。雖然可以肯定的說「我熱愛我在做的一切」,但卻感到分身乏術。想要把社交、課業、參與活動、做計畫、大學申請都做到滿分,但卻因為力不從心的無奈默默地流淚。

     

    身為二年級,有許多需要由我們來帶領一年級舉辦的活動

     

    有時忙到連難過的時間都沒有,只好逼著自己把眼淚當做汗水偷偷地擦,打起精神面對堆積成山的作業與漫長的待辦事項。時不時看著學校其他忙著派對、喝酒、往外跑、社交的同學,也會不斷質疑選擇課業、做計畫的自己是否做出了錯的抉擇、是否錯過了青春該有樣子。

    由於承受著龐大的壓力,時常感覺自己像顆高速運轉的陀螺,雖然知道自己是有重心與目的地在旋轉,但卻已經無法細細品嚐生活的點滴、慢下來去沈澱自己思緒了。

    但也是透過這些快要喘不過氣的瞬間,漸漸去認識自己精力與體力的極限,誠實面對自己的需求、接納自己也有能耐與限度的天花板。

    經過了二年級上半學期,開始能調整自己的呼吸;開始能夠從害怕錯過社交機會的不安全感跳脫出來,放過那個想獨處、想要安靜、想要和思緒相處的自己;開始和那個需要空間的自己握手言和;開始學會時不時逼迫自己放下手裡的一切、忘掉逼近眼前的截止日,放慢腳步去享受慢下來後世界的繽紛、欣賞存在本身的美好。

    秋假時逼自己放下手中的一切,來了一趟和朋友們的小旅行

    飛著飛著,引擎壞掉了

    不過,如果要說第二年受到什麼最大的打擊,那肯定是一封一封大學的拒絕信了吧!

    原本充滿自信地送出了自己滿意的大學申請,不過結果卻將所有對未來的幻想泡泡一針搓破。

    來自大學的拒絕信

     

    由於國外的大學時常說他們注重的是「Holistic Decision」,也就是透過推薦信、課外活動、自傳、人格特質、成績等等的條件去衡量你整個人是否適合他們的學校。因此,被拒絕的當下,同時也感覺自己所有的一切都被拒絕了。

    只上了安全學校的自己(指自己的成績與履歷都遠遠超出學校訂的門檻、保證能進的學校),想著過去幾年來付出的所有努力都被大學否定,沈重的打擊導致有好長一段時間像引擎壞掉的太空船一樣失去了前進的力量。

    以為經過第一年的自己有足夠的勇氣與自信去面對外在的否定,卻還是徹夜失眠、開始被錯愕與自我懷疑吞蝕、不斷檢討自己的特質以及曾經以為的成就。

    想要相信那一句一句的大道理,卻無法打從心裡堅信自己會沒事的。

    UWC讓大家相信自己可以在未來做很了不起的事,但大學的結果卻重重地把一個一個幻想打在這看不到下一步的道路上。

    看著身旁我認識最有想法、最有理念、最認真的朋友們都因為被拒絕眼裡充滿了空洞。雖然自己深知不論去了哪間大學,這些朋友都還是能闖出一片天,不過現實的重量卻把連奮力揮動翅膀的力氣都剝奪了。

     

    朋友陪我去看海

     

    想要生氣 但不知道氣的是他們最初的決定 還是這個竟然因爲大學崩潰的自己;

    想要大哭 但不知道想哭的是大學的結果 還是自己脆弱又無助的狀態;

    想要不一樣的結果 但不知道想要的是一個別人讚賞的大學 還是一個能夠相信自己的理由;

    想要罵自己 但不知道想罵的是沒有表現好的我 還是一個因為大學而失去自信的自己;

    不過,即使在最低谷,慶幸的是身旁有替我相信自己的朋友們。

    UWC是個從不會因為任何人崩潰而停下腳步的學校,而我自己也透過無數與朋友的對話去治癒自己。

    有在我大哭時會煮印度茶和煎餅給我吃的室友、有帶我去看夕陽和我分享他難民人生故事的Housemate。

     

    每當聽這些人生充滿挑戰的朋友們分享他們的人生觀、他們如何因為光是能夠安全地度過每一天的UWC生活就感到快樂時,自己的大學否定好像也變得微不足道。因為自己已經有好多值得去感激的事、擁有好多的幸運。

    簡單的一頓飯是來自尚比亞的他無法當作日常的幸運;

    簡單的宗教自由是印度穆斯林的她無法享受的幸運;

    簡單的受教權是來自阿富汗的她無法視為基本權力的幸運;

    簡單的一個安全的家是來自加薩的她無法視為平凡的幸運;

    簡單的一趟讓我能見到家人的飛機旅程是來自葉門的他至少十年無法體驗的幸運;

    UWC的多元性不僅僅是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更重要的還有來自多樣的階級、經濟背景。這些學生們讓UWC不僅僅是文化交流,更是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漸漸去跳脫那個亞洲既定需要名校光環才可以過得多采多姿、才是優秀、才是傑出人才的觀念。

    隨著用他們的視角看世界的樣貌,發現自己也能漸漸地換個角度去看待大學申請的結果。

    雖然時不時在眺望遠方的高山時,還是會想起那用盡全力卻撲空的自己,不過學著時間逝去,心裡的無奈和嘆息也一點一點地被海風與浪花帶走了。

    就在宿舍旁、學校可以看到的美景

     

    還記得自己讀的一本書曾經說,我們應該打破對人生的誤解:

    人生並不是一條線,而是一連串的點。人生是一串的剎那,我們只能生活在「當下」。我們的人生僅僅存在於剎那之間。 — 被討厭的勇氣

    並不是來到了UWC,就會去到名校,之後將會有令人羨慕的人生。人生不是像爬階梯一樣,一階接著一階往上爬,好像一條直線能夠順著往上登頂。而是像上上下下的山巒,會不斷跌倒、不斷有新的挑戰,而我們能夠做的就只能確保在每個山腳或山頭,自己都全力以赴了。

    人生如果就像一場登山攻頂的活動,那麼人生將有一大半的時間都是在「半路上」。也就是當你在征服那座山之後,「真正的人生」才開始,在那之前的上坡路只不過是「虛假的我」所度過的「虛假人生」 — 被討厭的勇氣

    需要不再把大學的結果當作這幾年高中的總成績單、最終的目標,而是把大學視為長遠人生中的一個停泊點。把眼光放遠時,大學不過是人生中短短的四年。

    我們正在走的是一個沒有縱軸的平面空間。我們這樣走,並不是為了要和誰競爭,比現在的自己更往前一步,才是它的價值所在。 — 被討厭的勇氣

    願,未來的你還是有全力以赴的勇氣、繼續向前的執念;

    願,未來的你能相信挫折終有在未來收穫的果實、看見這些跌跌撞撞的意義;

    願,未來的你有著能過把他人的否定視為用不同方式肯定自己的機會;

    願,未來的你可以和現在的我說:一切都會沒事的。

    也許幸福 不過是種自如。是一段路,不必通往何處。也許幸福,本來沒有路要一步一步。 — 幸福路上

    看待世界的角度

    如果要說和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一起上學、生活教會我什麼的話,那肯定是:不論我們的文化、國籍、膚色、宗教多麽不一樣,我們的相似之處多於不同之處。

    即使我們會因為宗教、政治、對殖民主義的觀點吵架,

    但我們都渴望和人產生連結、我們都喜歡分享美味的食物、我們都享受暖和的陽光、我們都會因為想家而落淚、我們都會需要別人尊重自己的界線,我們都希望住在一個更好的世界。

    舉辦Human Library,提供一個分享人生故事的舞台

     

    所以與其因為彼此的相異之處劃界線,還不如確保自己有夠大的胸懷去了解對方觀點的不同,去享受我們的共通點。

    不過同時,在面對和自己截然不同的人時,自己也能去審思自己想要留住什麼人格特質、向他人學習什麼樣的人生觀。

    透過和來自肯亞的朋友聊伊斯蘭教,幫助我重新檢視宗教對自己的意義、了解他人的世界觀是如何被宗教影響;

    透過和來自巴勒斯坦的朋友聊他對於政治與民主的想法,重新去反思自己如何看待台灣的歷史;

    透過和來自荷蘭的朋友聊他如何不讓成績定義自己,讓我用不同的態度去面對考試、成績、和課堂。

    透過和來自中國的朋友做促進和平的計畫,讓我重新去思考自己在政治上既有的偏見。

    UWC是個讓學生能不斷剖析自己生長背景、自己想成為怎麼的人的地方,而唯有不斷保持批判與包容的心去看待世界,才能與他人和自己共處、繼續走下去。

    學校時常舉辦各國節慶的慶祝

     

    到了畢業典禮時,我累積了這兩年來所學的能力、歷練與觀點,離開了大氣層。

    在這個旅程中,我學會了什麼叫做知足、擁抱不完美、勇敢地去嘗試、堅持去做對的事、最重要的,學會了什麼叫做不朽的友情。

    有個UWC的老師曾和我們說:「如果一個教育機構讓學生一直到最後都還不願意離開,那麼這個組織就徹底的失敗了。」

    我想,雖然我們都會捨不得這個十二世紀的古堡、會捨不得每天住在一起創造的瘋狂又溫馨的回憶、會捨不得每次去Sea Front欣賞威爾斯美的感動、會捨不得在National Evening 大笑的快樂、會捨不得那個跌跌撞撞又不斷重新站起來的自己、會捨不得那不怕跌倒的荒唐、會捨不得讓在AC的點點滴滴從我們的指尖溜走,但是我由衷地相信,畢業後在世界各個角落的大家都已經帶著滿滿的收穫、行囊、與道具,充滿自信地在外太空探險了。

    因為有很多我們想達成的理想無法在這個UWC的理想泡泡中完成,唯有展開一段新的篇章才能把UWC的生活模式與理念帶到比這間學校更遙遠的地方。

     

    畢業前最後ㄧ 次看自己的角落、最後一次去海邊、最後一次野餐、最後一次在Sea Front聊天

    十年後,我會記得

    10年後我會記得,和May 跟Coco跑去Lighthouse享受大海的波濤、陽光灑落的暖和、空氣中綠意的清香、重新憶起熱愛大海的自已時的澎湃

    變成像家人一樣的中國、台灣、香港、日本朋友

     

    10年後我會記得,每天拖著沈重的身體前往課堂時,像左邊的大海望去、看著湛藍的大海與青翠的山巒,心也和那平靜的雲朵和浪花沈靜了下來的瞬間。

    10年後我會記得,看著Ilhaam, Zak, Nawale, Ayo, Stephanie 在Mizu Conference時在台上講述殖民歷史與歧視如何影響他們日常生活時,心裡的震撼以及悲傷。

    10年後我會記得,和Maha, Charles, Alex當任East Asian的領導時把舞龍在農曆過年時帶進了學校,看到台下的觀眾用囧囧有神的眼睛欣賞著我們的文化,心中生起了難以用言語形容的悸動與成就感。

    10年後我會記得,自己完全放下模考準備展現自己文化的舞台National Evening。在演出結束、下台一鞠躬時留下滿足又驕傲的眼淚,心裡深知道唯有在UWC才會有這樣獨特、Empowering 的舞台。

    今年當National Leader帶東亞的學生一起完成舞台

     

    10年後我會記得,在晚上忙到忘記吃晚餐時,印度室友Jugani大半夜二話不説地做了印度咖哩給我吃的幸福。

    10年後我會記得,看Drag Show時看到AC提供Queer community 一個可以展現自己、訴說自己的故事與身份認同舞台的感動。

    10年後我會記得,在Project Week時,在星空與遠方的燈光下跟著帆船滑翔,隨著海浪被劃出一波波的浪花和柔和的潮汐聲,和朋友們在波光粼粼的大海中坐在甲板上談論我們人生的故事與無關緊要但可愛的話題。

    Project Week時有幸可以用學校的經費去學開帆船

     

    10年後我會記得,在四月的假期時有幸和中非共和國的朋友Manuela的家人一起去教堂

    10年後我會記得,每次快沒力氣走下去時Human Library都像一劑強心針,讓我重新振作起來,看到自己能夠給有故事的人一個舞台去展現自己的滿足。

    10年後我會記得, Sofia幫我舉辦生日派對時,我含著淚看著在蛋糕旁為我唱生日快樂的人們,心裡想著因為身邊有這群欣賞我的朋友們,我才能有勇氣去面對一路上的顛簸、人生就是有他們和我肩並肩打拚才能閃閃發光。

    慶祝生日

    10年後我會記得,我們一群人在畢業前夕在海邊跟著音樂搖擺,而我在吵雜的人群中突然停下來,看著大家在陽光底下笑著的臉龐,心裡深刻地意識到遇到這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是我一輩子的禮物。

    10年後我會記得,自己靠著每天五個小時的睡眠去揮灑青春,全力燃燒自己去創造一個不讓自己後悔的UWC體驗

     

    畢業後終於有時間和朋友們去畢業旅行

    最重要的,我想感謝

    謝謝來自印度的Jugani讓我開始愛上看Bollywood

    謝謝來自瓜地馬拉、德國的Sofia讓我愛上西班牙文、旅行

    謝謝來自肯亞的Ilhaam與伊朗的Amirali用心地解開我對伊斯蘭教的誤解

    謝謝來自香港的Alex, 日本的Maha, 中國的Charles和我一起打造重拾對於自己身份的自信

    謝謝來自中國的Coco和May讓我放下了對中國人的歧見

    謝謝來自烏干達的Zak與安哥拉的Paulo讓我愛上Afrobeats

    謝謝來自西班牙、瑞典的Frederic讓我有「喜歡,那就去做ㄚ!」的勇氣

    謝謝來自法國、中非共和國、象牙海岸的Manuela讓我體驗基督教家庭慶祝復活節、洗禮、聚超過九個小時的餐、隨著Afrobeats起舞的文化。

    謝謝來自葉門的Momo讓我愛上中東的茶

    我想,我都從這些人帶走了一點屬於他們的光。

    謝謝AC提供了一個找自己、重新定義自己的機會

    謝謝爸媽、家人、台灣理事會一路上的支持。

    謝謝還在學習的自己。

    2024.06.27 回台灣的飛機上.

    最後一天的AC

    如果你對UWC有任何的問題、想了解更多,歡迎去UWC的官網台灣理事會的頁面了解更多!

    Read More
  • Cynthia 義大利UWC 畢業年度2025

    Published 01/07/24, by Web Editor

    多元環境下的文化衝擊與自我探索-UWC Adriatic term 1 reflection

    UWC Adriatic 被譽為最多元及最自由的UWC,擁有開放的校園,一屆約90位學生代表著大約75個國家。然而,在這充滿多元和開放的環境中,我卻難以適應與台灣如此不同的生活。

    即使每天看,學校夕陽的美仍然令人驚嘆(此為我和我朋友在學校海邊拍的照片)

     

    國外的月亮沒有比較圓

    一開始,我信誓旦旦地認為自己能夠在國外過得很好,然而現實卻讓我迅速打臉。

    首先,飲食習慣上的不同讓我感到極度不適應,學校食堂每天提供的義大利麵和沙拉,讓一直以來吃中式料理的我非常不習慣,也因此增加了對家的思念。

    此外,在學校上課時,儘管一開始我相信自己的英語程度足以應付,實際與同學交流時,卻感受到了沉重的壓力。在台灣,我和朋友都用中文交流,但在這裡,因為對英語不夠自信,我習慣先在腦海中將中文轉換成英文後再說出來。然而,這樣的方式使我難以跟上朋友們的說話速度,大多數時候我只能靜靜地聆聽。當真正遇到問題時,由於語言上的障礙,我常常無法完整表達我想要表達的內容。

    同時,生活中的各種不便也逐漸浮現。在這裡,我需要親自處理生活中的大小事務,包括簡單的洗衣打掃等,這些在家裡可能由其他人負責的事情,現在都需要我親自操心。此外,或許是因為我已經習慣在台北走路五分鐘就有便利商店,家附近也有很多不同種的餐廳可以選擇,還有購物網站的24小時到貨這種便利的生活,而現在在Duino這個小鎮,需要坐公車半小時才有一個大一點的城市才有比較多餐廳的選擇。這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原來在國外的自主獨立生活,並非如我當初所想的那麼輕鬆。

    最後我與室友共處的種種問題逐漸浮出水面,不知何時開始,我與室友的矛盾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有幾天我發現我的房間原本應該是一個讓我可以休息的地方,但那時我在房間總是感到焦慮,不願待在裡面。因此,我那時候都在宿舍的公共空間待到凌晨才回到自己的房間內。我曾多次向學校反映這種情況,包括宿舍的老師、我的導師、學校心理輔導老師,甚至是主任。我試過各種方式,但他們也只跟我說學校很重視這件事情不會不管學生的心理健康僅此而已。

    那段時間似乎是我17年來第一次感到如此無助,不敢打電話回家怕爸媽擔心。雖然有很多朋友願意聽我抱怨並安慰我,但這終究是我自己一個人的事情,大家能給予的幫助非常有限。我甚至設了一個倒數日曆,看著還有多少天才能回家,似乎這樣我才能期待一些東西。此時我不斷懷疑當初毅然決然地選擇來UWC是否是一個明智的決定。畢竟我在台灣已經是高二,已經開始著手申請美國大學了,為什麼還要來這裡受苦呢?

    有時候,我不禁懷疑自己是否能真正融入這個陌生的環境。在無數次的自我懷疑後,我仍沒有答案,或許在這裡待更久以後我才能給我自己一個滿意的答覆。

    幸運的是,在我最徬徨無助的時候迎來了我們的mid-term break,我爸媽也從台灣飛過來看我,還幫我帶了很多台灣的零食、泡麵等,還有一些用於布置宿舍房間的東西。雖然我與我父母見面只有短短一天的時間,但這使我想家的情緒緩解不少,尤其是當我布置完我的房間以後,我才有那麼一絲絲的寧靜。

     

     

    我花了多時間布置的房間,床簾讓我可以有一個私人的空間

     

    現在的我發現,或許在社交平台上展示的都是在這裡生活多麼精彩,或是放假時又去哪個歐洲國家玩,但在這光鮮亮麗的外表背後,處處都是我不習慣的挑戰。

     

    我是誰?

    或許身分認同是每一位前往UWC的台灣學生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因為每個分校的台灣學生很少,中國學生和文化佔據主流地位,因此我們的文化很容易被忽視。身為義大利分校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台灣人,過去在學校的幾個月裡,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是誰?我的定位是什麼?因此,我迫切地想要尋找如何在代表中華文化的同時展現我自己屬於台灣的獨特性。儘管兩岸共享許多文化和語言,但台灣仍然與中國有著許多的差異。

     

    房間一個貼滿明信片的角落

     

    來到這裡後,我發現了一個問題,每當我介紹我的文化或談及我們在台灣會做的事情時,我總是說這是一個”Chinese culture”。雖然就種族而言,我是”Chinese”,但同時我又來自中華民國/台灣,因此我也是”Taiwanese”。有時候,我們很難向來自其他地方的人解釋,”Chinese”這個詞既可以指代民族文化,也可以代表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因此,”我是誰”的問題一直在我腦海中浮現,我為自己是台灣人感到自豪,但同時我也發現這種文化容易被更廣泛的 “Chinese” 一詞所誤解或掩蓋。

    在台灣時,我常常打開Spotify的”Taiwan Top 50"列表來聽,裡面混合著西洋、日本、韓國、中國等各國流行音樂。然而,來到這裡後,我開始特別尋找台灣樂團或音樂人的歌曲,因此我也更加認識了台灣本土的音樂創作。或許正因如此,我才能在這裡找到一絲家的感覺。儘管這裡仍有一些會說中文的人,但由於口音各異,我特別想念台灣的口音。因此,我會尋找台灣的播客來聽,或是觀看台灣的電視劇,以緩解對家鄉的思念。

    除此之外,由於飲食習慣在這裡與台灣相當不同,當我想家時,我會在Instagram上找一些網紅分享在台灣餐廳或小吃店的短影片,然後記下餐廳名稱。這樣,當我在暑假回台灣時,就可以去品嚐我在這裡思念的美食。

     

    我真的是一個好的台灣代表嗎?

    首先,我要感謝台灣的理事會願意相信我,給予我加入UWC這個大家庭的機會,成為義大利分校的第一位台灣學生。這個機會也讓我肩負起回答同學對兩岸關係的問題,並讓大家更了解台灣的責任。

    然而,在與其他同學的交流中,我發現仍然有許多人將台灣和泰國混淆,誤以為我是從泰國而來,或者直接詢問我中國國內的事。這時候,我只能尷尬地澄清我來自台灣,我們不是中國,更不是泰國。我不禁開始思考,我們來到UWC前都經歷了層層篩選,但為何仍有人不太了解國際情勢。我理解大家可能不了解兩岸的關係,但至少應該要知道台灣這個地方吧?

    同時,我也在思考是否是因為我沒有好好地代表台灣,才導致大家容易把我們與其他國家混淆。

    因此,平常不喜歡且排斥public speaking的我,勇敢地提議在我們學校的Asian week中(每兩年舉辦一次,讓不同地區的學生展示其文化),和我同屆的中國以及香港的學生一起舉辦一個討論三者關係的focus。我們探討了文化上的相似和不同之處,並向大家解釋為什麼兩岸關係如此複雜,以及目前的情勢。在這次活動前,我感到非常緊張,擔心自己未能清晰表達想法,但幸好結束後,大家都表示學到了很多,這讓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我在Focus中解釋兩岸關係時的樣子

     

    這是我第一次為自己感到驕傲,我強迫了我自己跳脫舒適圈。同時我相信我也回答了我自己的問題:儘管我可能不是最能代表台灣的人,但我願意繼續努力,以更積極的方式為台灣發聲,讓更多人認識這個獨特的地方。

     

     

    結語

    雖然在這裡只有一百多天的時間,但我認為我改變了很多。從一開始對英語的不自信到現在可以流利地和朋友們聊天,從遇到挫折消極的倒數著離回家還有多久到決定自己創造自己的UWC experience並跳脫舒適圈地舉辦focus。雖然我在這段文字中表達了一些困擾和挫折,但同時我也感受到了成長的喜悅和自我突破的榮耀。在此我想引用我很喜歡的台劇《想見你》中的一句台詞,去愛去失去要不付相遇。的確,在UWC的這兩年一定會有歡笑有淚水,但這些都是我成長的一部分。

    UWC day時大家穿著自己國家的傳統服飾

    後記

    即便我在第一學期一度哭著說要在寒假的時候回家,但我最後仍決定留在這裡去探索歐洲。在三個禮拜的假期中,我去了布拉格、柏林,還和我媽媽去法國的阿爾卑斯山脈上滑雪,最後去了米蘭待了幾天。在那裡,意外地找到了幾間台灣人開的餐廳,食物也都很不錯。

     

    Read More
  • Faith 史瓦帝尼UWC 畢業年度2024

    Published 06/05/24, by Web Editor

    史瓦帝尼UWC的Faith帶來的分享:

    距離上次整理自己的心得,又是另一個八個月。

    《找到自己、找到家》

    一樣的挑戰及刺激,也同樣因為如此的挑戰難度,我才有機會更認識自己。若把第一個八個月定義為「認識更廣闊的新世界」的階段,那麼這第二個八個月或許可以被稱為「更認識自己」的階段。

    忘記誰曾說過:「旅行,是為了要找到回家的路」,聽起來似乎很莫名其妙,但不可否認的是,我的確在出國求學的這段時間中,主動或被動的,更有機會地認識了自己,如:性格、矛盾點、能力極限及看待事情的方式及切入點等,這樣的路徑,彷彿在跨過旅人的充滿滋味的旅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家一般。

    《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

    IB1第三學期及IB2第一學期的學業壓力是滿大的。從去年學期末的SSMT final 到今年接踵而至的IA 及EE,每一組報告及論文不停地來。之前在第一學期時完成一個戲劇的assesment,我還可以暗自竊喜,然後排開兩天的作業,白給自己放個假。

    但今年完全沒有這個空隙,學校今年設定的ddl重疊程度之高,說是每周交一篇IA也不為過,我認為自己根本不可能做到。但是我也的確需要完成這個事情來拿到我的畢業證書,所以我能做的就是一直寫一直寫。但是也因為在如此的環境壓力下,連我自己也可以發現我能力上的進步。猶記得我第一個開始編撰的IA是生物的,而這篇IA從頭到尾花了我一個半月的時間慢慢拼湊出來。而第二個開始的IA則是全球政治,這篇只花了我兩周的時間就完成了。這個速度比我預期需要的時間還少了半個月。而數學IA和EE更是在ddl的時間壓力下僅各花了一周半就被我完成了。這種效率和速度,是我以前連作夢都不敢想的。

    不只是在寫論文的效率上有極大的提升,我在最近重新讀我的生物IA草稿時,甚至不用老師批註,我都可以自行發覺那些需要更正的錯誤以及邏輯澄清且不夠順暢的文句。在這樣高壓的環境中,我才發現,我其實都做得到那些原以為不可能或是會很困難的挑戰,我從前自認的能力極限其實根本不是我的極限。

    《梳理、更深知照顧自己是必須》

    這學期的經歷,也讓我更準確的認知了整理、沉澱情緒對我的重要性。在今年過去的這一個學期,因為有好多好多的事情要做,而我又是一個非常容易受心情影響做事效率的人,所以我總是在不知不覺間選擇性忽視自己的情緒及壓力,而不是去正面解決及沈澱。

    但偏偏這一學期,我卻因為熟悉的學姐畢業,原本預料在去年剛入學的缺乏歸屬感,延遲到現在開始發酵;而繁重的學業也讓我的完美主義再次作祟,不停苛責自己明明可以做得更好卻沒有逼自己一把;我也常常會在走神時,提出對自己過去選擇的質疑⋯⋯而這些複雜的想法及情緒,都沒有被自己好好地處理,我卻只是不斷的忽視和堆積下去。

    直到有一週我發現自己的狀況不太好,常常會覺得胸悶、莫名其妙對自己很生氣難過等等狀況,我才意識到過去的這幾個月我對待自己的方式是多麼的粗魯及敷衍。而剛好緊接著有復活節假期,在那四天我花了很多時間整理自己的想法、感覺和情緒。在那之後我的這些不舒服及開心不了的症狀都逐漸緩解,這再次提醒了我整理、沈澱情緒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轉眼間站穩了》

    最近和朋友吃飯時,我們都在感嘆:「好難想像我們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二的UWC旅程⋯⋯」是啊,轉眼間我們也只剩下一兩個學期就要畢業了,怎麼想都還是覺得很奇怪。這一年多一點點的旅程,每一次都在我以為自己已經克服了「人生最大挑戰」之後,再緊接著用其他更困難的挑戰,給我當頭棒喝。但奇妙的是,當我每次都覺得自己做不到,最後卻又神奇的活下來了。

    今年我有幸在學期初成為

    Orientation team的一員,這讓我可以更清晰的將現在的自己與第一年剛來到這個環境的自己做對比。我對於自己的能力更有自信,且英文有目共睹的進步(額但中文程度也有目共睹的退步⋯),與人溝通的能力也更上一層樓,也更知道怎麼平衡自己的優點及缺點,而看事情的方式及想法也有比較大的轉變。

    或許在他人眼中,我可能變得跟過去有些不同(矛盾、奇怪、鑽牛角尖、更愛質疑自己及他人的想法),但UWC的生活,每一天改變我,使我對自己有更寬闊的欣賞,也讓我對自己與和我大不相同的人們,更加接納。因為這份對自己和他人的理解與眼光,使我能在人群中逐漸站穩了。

    「挑戰、拉扯的八個月」是非常不舒服的時光,但沒有這樣的日子,沒有這樣的力量可以長出來。這,就是我要的十九歲吧。

    Read More
  • Eunice 中國UWC 畢業年度2025

    Published 06/05/24, by Web Editor

    在中國UWC就讀的Eunice在第一學期結束後的反思與心得。

    我與UWC

    這是我在UWC中國常熟校區的第二年,也是正式進入IB課程的第一年。雖然我已經在這邊待了一年半,但所有事情對我來說都還在發生劇烈的變化,一直沒有一個安穩的平衡點。我跟的UWC的關係很微妙,從來就沒有「甜蜜期」這種東西,一上來就是辛苦的「磨合期」,但能說我不愛他嗎?不行,因為我很愛他。

    UWC一點都不簡單,因為他本來就不只是一間普通的學校,每天去學校你只需要專注在你的學業上面,「得高分」成為了主要的目的。然而,這間學校最初的使命是希望透過教育開創更和平、永續的未來,很帥吧,我也覺得,但是身為一個學生你一定會懷疑自己,感覺這個使命離我很遠,我一個小小的力量怎麼可以做到。但是!我覺得最最最重要的,是在過程中不忘初心,不要忘記你最一開始進UWC那種決心,那種出身之犢不畏虎的熱忱,然後帶著這份初心向前走每一步。

    常態是最可怕的東西

    因為前幾年的疫情,讓CSC有三年是沒有國際生的,我的第一年也經歷過全校沒有國際生的UWC CSC,但是幸好今年終於又重新有國際生的參與,但也因為疫情那三年,讓一開始進這間學校的我,感受不到任何的多元化,淺移默化的也跟著這邊的「內卷」風氣一樣,漸漸的目光只注意在課業。

    但很幸運的今年國際生的到來,重重的提醒到我,我是為著什麼來UWC的,也讓我重新拾起被我遺忘的初心,重新轉移我的目光,不單單只是短淺的注重課業,而是也開始思考我如何把握我在UWC剩下的時間,課業、成績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如何在課業以及享受UWC experience中抓一個平衡點,讓你的UWC生活變得精彩。

    結論

    你玩過七巧板嗎?各種歪七扭八的板子,竟然最後可以拼接成正正方方的一體,過程中就是不斷地不斷的試,拿起各種看似不可能的碎片,扭轉成各種角度、面向,甚至無數次看似要成功的時候,就總是輸在最後一片放不進去,還是必須拆掉全部,換一個再試。

    UWC,這真的是一條充滿各種不知道的道路,過程中,不斷的破碎所有原本的自己,但都沒有關係,因為最重要的是你會認真的思考如何築起新的你。

    在UWC我有好多失敗,常常失敗到我找不到我了,但這就是他好玩的地方,然後我就想到國小老師教的,「沒有暗礁,怎麼激起美麗的浪花」,雖然很雞湯,但真的就是如此,正是因為失敗,才需要一直一直一直的重新。這裡,不是烏托邦,不是完美的學校,不是應該期待這間學校能給你什麼,而是你自己想要在這間學校 你的高中創造出什麼屬於你的 不一樣的高中。

    Read More
  • Louis 德國UWC 畢業年度2025

    Published 06/05/24, by Web Editor

    在德國UWC就讀的Louis Weng在第一學期結束後的反思與心得。

    新的學期、新的國家、新的語言,許多我需要勇於接受的新挑戰,一鼓作氣地出現在我的生命中。

    我常常思考,是什麼讓我願意放棄原本看似很安逸、很順遂的生活,反而去選擇一條看似很陌生、

    很未知的道路?怎麼樣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我要如何衡量生命中不同事物的重要性?選擇一個代

    表另一個更不重要嗎?這些問題在一個人獨處時總是圍繞在我的腦海裡,但我必須誠實地說,我還

    是無法回答這些問題,但我想尋找答案是我這輩子不會停止的一件事。

    這個學期我獲得了許多寶貴的機會,去探索那些我在原本的生活圈很難處碰到的體驗。舉例來說,

    我在這個注重「永續性」的校園、城市裡,重新思考自己以往的生活方式,並正視了環保議題的重

    要性,尤其是在被黑森林、綠地、溪流環繞的校園裡,我更加能明白「永續性」的重要性,學校也

    常舉辦工作坊、提供資訊讓我們更有方向的去實踐「永續性」在我們的生活中。

    又或者是,在我參與的CAS”stolpersteine”中,我有機會參與了猶太大屠殺後轉型正義的工作,觀摩

    與學習其他國家在相關議題的處理方式。我甚至有幸聽到猶太大屠殺倖存者來到我們學校分享的演

    講,她告誡我們:當他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把這些故事流傳下去是我們的責任,我感到驚訝又

    榮幸,即使來自遙遠的臺灣,雖然像一個局外人,我仍有機會參與這段歷史,讓我投入這個許多人

    不敢觸碰的議題。

    另外還有許多我在原本生活圈不曾想像的經驗:來自加薩與以色列的同學們齊聚一堂討論現況、教

    來自阿富汗被禁止上學的好友數學、聽墨⻄哥室友分享他想改變自己家鄉的問題、和越南,菲律賓

    及玻利維亞的好友們一起煮飯分享思鄉的心情。我學習用一個更開放的心態去接受所有發生在我生

    命中不可思議的體驗。

    然而,在體驗這些難能可貴經驗的同時,我也錯過了許多和家人相處的寶貴時光。就在這個學期即

    將結束時,我在一個凌晨接到來自臺灣的電話,我摯愛的阿公突然離世,我沒能在他身邊陪伴他走

    過人生的最後,我感到自責與懊悔,卻也無法挽回什麼。

    我想說的是,我們的人生中會面臨千百個或大夥小的選擇,有些選擇會改變你的一生,有些選擇會

    讓你感到遺憾,但我們需要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既然選擇了就不該執著於錯失的部分,我們的

    人生就是在一連串的選擇中度過,每個選擇會帶領我們到下一個選擇。我想,只要在做選擇之前有

    好好思考、衡量得失,並且願意去承擔後果,那麼就沒有選擇是錯誤的選擇。

    Read More
  • Bob 中國UWC 畢業年度2025

    Published 06/05/24, by Web Editor

    在中國常熟UWC就讀的Bob在學期結束後的反思與心得。

    是甚麼讓我那麼倔強,使我被環境圍剿後卻不停歇?是甚麼提醒我該培養新的技能?又是甚麼讓我從半山腰前進?這座山不是所有人一生中一定能爬的山,如果誰有幸參與那肯定需要具備無數個理想,因為在攀登的路途上參雜了需多試錯成本和些許環境上的限制,無論你是否曾經挑戰爭取這座山的門票,或是你已經入園了,請告訴自己沒有任何停留的餘地,培養多一技能來斬草除根。

    想想從UWC畢業後你想要留下的回憶是甚麼?是那個你撐過每一個夜晚寫文書拼命奮鬥的回憶,還是享受與人聯繫時刻?這些回憶是能讓你在畢業後一回想起會不自覺地流淚那樣的感慨,那會是甚麼?我相信大部分的人如果在網路上搜尋IB體制和其他體制的難度,應該都知道IB體制是高難度的體制,尤其UWC更重視人與人、文化與文化連結的地方;要把學業顧好和培養人脈的地方,需要專注於當下,當下的核心人物就是自己,如何替自己創造價值才能具備影響他人的機會。

    UWC因為種族多樣性,人們代表自己的文化相互學習,就像是一個小聯合國一樣,我們每一個人拿到門票的人都是一位小外交官。UWC日那天,我和同我是布農族的同學穿著布農族服裝到處合影,引起一些人的關注,其中有一位老師興沖沖的和我們聊天,話題由服裝轉到原住民的歷史,我很高興有老師能關注到我們一群穿著獨特的原住民,但我們好像還沒做好推銷的準備,為了探討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們有必要扛起責任去宣傳我們的文化。我希望下學期能夠瞄準機會準備少數民族相關提案,並且希望能聚集校園裡的少數民族和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參與,更讓我感興趣的是去做田野調查,並用田野調查的方式來組織幾次尋根之旅。以上是對下學期初步的規劃,這是我其中一項較大的理想,也是我覺得最為重要的一項。組織團隊的設想是因為少數民族在任何國家地區都是面臨文化傳承的問題,不管是傳承語言、儀式、還是歌謠等等。我希望能藉由在UWC找到幾位具有少數民族血統的人一同參與文化復甦的活動,以實現UWC Mission。

    UWC就像是一座山,它帶給我勇於冒險的精神,儘管中間會有多少個難關,都不會成為阻礙我的絆腳石,我覺得身為青少年的我應該要提早意識到如何在冒險中成長,在冒險的過程中需要適時承受風險並學會愛自己,意識到過錯就及時修正。上學期帶給我的反思是傳承,前輩的智慧是我們的借鑑,後輩的智慧是前輩的總和加上自己的解讀,所以後輩是在為前輩接續完成他們的夢想,於是我想引用自學校餐廳牆上的佳句:「地球並非是從祖先那裡繼承來的而是從我們的子孫後代借來的」。

    Read More
  • Esperanza 中國UWC 畢業年度2025

    Published 01/05/24, by Web Editor

    在中國常熟UWC就讀的Esperanza在第一學期結束後的反思與心得。

     

    正文:

     

    現實與理想的距離:UWC CSC term 1 reflection

     

    前言

    「去UWC對你自己好不好,只有你自己去了才知道」,這句話是面試官在UWC selection最後一輪面試中親口對我說的。當下的我基於對夢寐以求的UWC充滿無數美好的期待,默默在心裡道:「一定是好的」。然而,現實的UWC與我所想卻不盡相同……

               台灣定位

    身處中國校區,又身為台灣人,最常討論的問題無非就是「台灣主權」。然而,除中國同學、台灣同學、及美國同學對此議題相當了解,來自其他國家的同學似乎都只是有「台灣與中國關係緊張」的知識背景,而這些同學大部分(並不了解其他人的想法,故使用「大部分」)也將台灣視為一個「國家」。然而在這方面,庫克族人相當了解我的立場,並進一步討論。儘管台灣與庫克族在性質上不同,卻都存在著我們的嚮往。這種跨國際、跨種族卻擁有類似背景而討論各自境遇的對話真的很有意思。

    112 國慶日與部分台灣人及美國朋友(左2)共同慶祝

    對於時常被中國同學問關於台灣主權問題,我直接表達我想法,畢竟我認為這是UWC values 之一,但與此同時卻擔心著因為見解不同而影響情誼。令我訝異的是,我得到的回覆不是批評或異樣眼光,而是認同我想法並分享他們的見解。「如果我是台灣人,我也會覺得獨立比較好」、「中國跟台灣是不是很不一樣,所以沒有統一的必要」……。當然也會遇到意見相左的時候,但得到多元回覆、思維模式使我看見UWC 價值,更讓我更勇敢表現自己想法。

    還記得UWC Day當天,大家各自拿著自己的國旗、穿著傳統服飾與來自世界其他國家的同學們合照,那是我第一次感到這麼「沒有歸屬感」,因為在中國校區,台灣國旗並不適合且並不鼓勵拿出來。但我必不想破壞這麼有意義的一天,仍然與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們合照、舉著他們的國旗共襄盛舉。然而,當來自保加利亞的同學問:「Didn’t you bring Taiwan’s flag here?」,我先是露出尷尬的表情,再解釋原因。即使每被問一次,我就必須解釋一次聽起來累人,但我希望更多人了解台灣,我也不厭其的述說其中因緣。

     

    身分認同

    身在CSC,我時常感受到身份認同的問題,這使我相當不安。在一次DP1 Cohort Meeting中,學校提前發郵件告知學生,本次集合將將學生分為兩部分:Chinese students/ international students。中國學生將在Threater舉行“Cohort”;而國際學生則在圖館。看到郵件那一剎那,身份認同的問題再次擊打我心。首先,我不曉得自己屬於哪個群體;其次,我不曉得學校這樣操作的意義。這種分類給我不是很舒服的感覺,但也許是基於行政因素,我也只能給予尊重。

    到了Cohort當天,我沒有將身份認同視為我要去哪裡參加會議的決定因素,基於學校行政多數方面皆將台灣生視為非國際學生,我當天先去了Theater。然而,在Theater中,演講老師在談論「How to introduce our culture to our guests?」,看著中國學生很正常地坐著,我則是非常不安,想把自己埋起來,因為我打從心底不認為我應該出現在這。除了我個人身份認同的問題(我認為自己應屬於國際學生),再者就是此議題,我當然也是他們口中所謂的「guests」之一,我沒有理由、我也不想,出現坐在Theater裡,故我轉身離開,前往圖書館。

    圖書館中,則是校長被國際學生環繞,講述著對學校的不滿、討論可以如何改善的場面。來自各國的同學們發言聲此起彼落,發言權實在難求。我是倒數發言的人,於是我闡述身份認同的問題 “I don’t know who I am on campus. I feel like I’m neither Chinese n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當然我知道,因為在中國,許多UWC values 無法被落實,但我認為這是我表達自己的機會,更期盼改變的出現,所以選擇開口。

     

     

    多元群體?

    即使第一學期已過去,那日我第一天到UWC的畫面猶歷歷在目。

    跟我期待的差不多,在接駁車從機場前往校園的路途,我開心地與第一次見面、來自各洲、各國、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同學聊天。「這就是UWC diversity」,我告訴自己。大家興奮分享自己的經歷、想法、背景,等,UWC journey守章特別美好。

    然而,有個現象,我不將它稱為理想的破滅,反而視他為可以預見的情況。歐洲人、亞洲人、非洲人、南美洲人開始以群體為分類活動。各自吃飯、上課坐同一桌、各自健身……。這個現象很容易理解:文化背景相近的人、相同母語的人,自然更親近些。即是這隱形的分線不是太明顯,卻跟剛開學時,大家在canteen隨意找到位子就坐下、隨心所欲高談闊論的景象有所差異。

    我有時在餐廳吃飯,左邊坐墨西哥人,右邊則是來自秘魯的同學,而前面坐著智利朋友,餐桌上最常出現的不是國際共通語言,而是他的母語 — 西班牙語。我並沒有對這種情況反感,但他們每講完一段話就得摘要翻譯,好讓我理解,這使我覺得我的存在似乎造成了他們的麻煩。這個多元群體彷彿僅僅是多元「各」群體。

     

    Celebration of The Day of The Dead 亡靈節

     

     

    不同體系:不同學業、社交模式

    「卷」,可以理解為中國學業的代名詞。在UWC CSC今年 DP1中,中國學生及國際學生比例將近一比一。本以為校園中「卷」的氣氛來自中國同學,然而據我所知,不少國際學生更是拼命讀書,甚至願意跳過午餐,為課業做準備。課業固然重要,但在UWC中,過度專注於課業似乎會遺漏中有價值的事,這也使我認為校園中不那麼UWC。

     

     

    「UWC最大的價值在於人,20年後你絕對不會記得IB學了什麼,你會記得的是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們相處的瞬間。」這句話,從台灣理事會主席口中聽過數次,因此我將它銘記於心。有次走在校園中與蘇丹朋友聊天,他竟也說他的國家理事會跟他說過同樣的話,這是我們即使處於百般忙碌的課業中,仍然騰出時間、踴躍參與課外活動的原因。這使我第一學期在課業方面沒那麼專注,應該說,我還在展新的環境、國際體系中尋找與往不同、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然而學著時間推進,我也逐漸找到步伐、漸入佳境,知道該怎麼面對各科內容。

    可能是第一次在國際體系讀書,這裡的社交方式與在台灣讀書時非常不一樣。我時常覺得「為什麼要我主動跟別人講話,他們才會跟我講話?」「如果我不主動,就沒有人主動跟我講話嗎?」,我本以為這種感覺是我從一個無比外向的人轉變為表現出內向樣子的結果,但似乎並非如此。有一次與庫克族的朋友談論這個問題,他則表示認同,恰巧,這也是他第一次在國際學校讀書,或許這就是原因吧!對於初次體驗國際學校生活的學生而言,在社交方面也許無法像其他長期在國際體系中的同學們如魚得水,但我仍然交到許多交心、來自各國的好朋友。

     

    由左至右為:美國朋友、印尼朋友、我、馬來西亞/俄羅斯朋友 我們那晚在commmen room (CR) 過夜

    結語

    在第一學期中,我結交了來自世界各個角落、各國家,不同母語、不同種族的朋友,我學習他們的各種母語打招呼、開玩笑。這種每天都以友好擁抱、親吻臉頰的方式打招呼非常奇妙,真的彷彿置身在小聯合國之中。

    非常感謝、幸運能被台灣理事會選為代表之一,也非常感謝親友們支持,我才能有像做夢一般地體驗。

    儘管在中國校區使我在UWC的體驗會與其他校區有所差異,然而,從第一學期中除了交到各種朋友,更重要的是,我找到了自己的缺點及不足,我將在學期盡我可能做好時間管理、踴躍參與各種活動,以及在各分面更加積極。

     

    秋冬時,校園內的樹葉紛紛轉紅

    Read More
  • James 中國UWC 畢業年度2025

    Published 01/05/24, by Web Editor

    在中國常熟UWC就讀的James在第一學期結束後的所見與反思。

     

    正文:

    CSC-FP 第一學期回顧

    (起飛前用樂高隨手拚出來的UWC Twaiwan)

     

    UWC留學,只不過是我國中時向大家分享的一個夢想,沒想到經過了幾年後,我將這夢想變成了現實,現在想想還有點不可思議。而今年八月自認為已經完完全全準備好的我,收拾好了行李,搭上了飛機,向著我的夢想前進。四個月過得好快,一眨眼,我不再是那個每次孤僻的小子了,我可以大聲的說,我是CSC community的一份子了。這短短的上半學期,我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而每件事都化為我的養分使我成長。

     

    (我的送機團隊,出發當天,我爸邀請我們家大大小小的親戚一起為我送行)

     

    我身邊的人聽到我要來中國讀書,大家的第一反應是「太可怕了吧,會不會很危險」而我自己只是笑著跟他們解釋,這是我的選擇,我自己會小心啦,不用擔心。我也跟他們說,你們不用把那邊想的那麼嚴重啦,我們只是站在不同的立場,不需要去討厭或批評他們。他們欣慰的說:「聽你這麼說,那我們就放心了」。

    剛開學時學校就有提到UWC CSC 的生活分成三的部分,Study、Social、Sleep,在剛開學的前幾個禮拜,我想我只有sleep的部分做的最好,每天一回到房間就倒在床上,然後就睡了,再次睜開眼睛就只想著晚上回到我的床上,日復一日這樣子。

    漸漸的我發現這跟我之前所想的UWC 生活完完全全的不一樣,我應該要趁著這個在CSC的機會,好好認識其他人,不管是中國內地的學生、香港學生甚至是從其他國家來的學生,我也可以好好磨練磨練我的英文能力,於是我就開始參加學校所舉辦的活動,HOUSE 活動也好,去球場打球跟其他人組隊也好,而我真的賭對了,我慢慢認識其他人了,我的朋友圈不再只限於台灣人或是說中文的人了,有了來自其他國家的同學了。我和那些朋友經常聊天,分享各自喜歡的事物,分享曾經旅遊過的地方,分享各自國家的美好,但卻不提起兩岸關係,因為怕會引起不必要的爭執。我就有一個室友,他對於兩岸的關係特別的激進,在剛開學時他就特別喜歡拉著我講兩岸的關係,但我是真的很不想談論這個,每次他滔滔不絕地講了一大堆,但我都只簡簡單單的回復了他幾句,最後他好像也發現我好像不喜歡聊到這個話題,他也就不再談這個話題。雖然說UWC是個很開放的地方,想說什麼做什麼都可以,但有些事情就真的沒辦法。

     

    (CSC Male Varsity)

     

    此外,我也加入了籃球知行和阿卡貝拉知行,在這兩個知行裡,我得到了很大的鼓勵,首先,籃球是我最喜歡的運動,透過籃球,我可以抒發我的壓力,緩解身邊周遭帶給我的焦慮,同時我也很高興能夠在第一年就入選為一隊,代表學校於其他國際學校比賽是我的榮幸,目標是為CSC贏得冠軍。另外,前幾年待在合唱團的我,決定調查看看之前沒有玩過的阿卡貝拉,我沒有像其他人對於音樂有很高的造詣,但我就是喜歡唱歌,而在經歷過幾次的練習以後,最終我們也在Christmas Concert 為 CSC Community 獻上一首「hallelujah」,備受好評我只能說。

     

    (阿卡貝拉,沒有Lilian,因為他當時不知道跑去哪裡了)

     

    再來是STUDY的部分,要適應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對於我來說太困難了,整個上課方式跟我之前所遇過的完全不同,這無形之中都成了我的壓力,我不懂不會的地方,我也不敢問,我的成績就一直不是很理想,而在一次與我的Advisory談話中,我就有向他提到我的問題,而他有給了我幫助,告訴我不要害怕,不要感到有壓力,壓力使人成長嘛。上課不懂就問同學、問老師,課前預習,課後複習,consultation time 也可以去找老師問問題,於是我聽取了他的建議,不懂就問,而我的成績也慢慢的好了起來,髓然說進步的空間還很大,但我相信只要我繼續努力,一定會越來越好的。而是乎我的Social、Study和Sleep漸漸地達到了平衡,我也不在像前幾禮拜過的那麼掙扎了。

     

    (Me and my DT product)

     

    第一個學期過的特別快,當還在認為我只是剛到的新生時,一瞬間,第一個 Summative week,Golden week,Project week,第二個 Summative week,然後在一個Christmas concert 就放假了,在這短短的幾個月中,我覺得自己變得不一樣了,不再是那羞澀的毛頭小子。

    最後我想感謝:我的父母、原聲教育協會、UWC Taiwan、Bari house、我的Advisory group、在CSC的台灣朋友們以及其他CSC的朋友們對我的鼓勵、支持與幫助,讓我能夠在UWC CSC擁有那麼美好的回憶。

     

    (My favorite Bari house)

    Read More
  • Leo 中國UWC 畢業年度2025

    Published 01/05/24, by Web Editor

    【非凡的體驗 新穎的體會】

    在中國常熟UWC就讀的Leo在第一學期結束後的所見與反思。

    -

    「無論是語言,傳統服飾,祭儀,飲食或者音樂等等,都存在著很大的區別,我常與室友談起文化差異的不同,第一次說神話故事給他們聽,第一次穿傳統服飾給他們看,找些傳統祭典的圖片及影片,分享歌曲等等,最有趣的是語言,有時在與家人通話時不時就會說族語的我常常讓他們好奇心發作,也想一起學族語,在這樣的環境下我也不斷省思自己的身分認同,在UWC裡,聚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流與溝通是多麼珍貴的回憶。」

    -

    文中探討著Leo自己對於UWC CSC的初印象、課外活動、身分認同等,且分享自己獨有的文化。

     

    正文:

     

    前言:

    大家好我是來自南投縣信義鄉的布農族Leo,去年到中國常熟UWC校區就讀,以下分成四大部分分享我在UWCCSC上半學期的感想與省思。

    一. 校園初印象

    我在去年8月份(2023)來到了中國常熟世界聯合學院就讀(以下稱CSC),沒想到小時候希望可以到外面看看世界增廣見聞的機會真的就實現了,沉浸在美好的幻想裡,我不斷想像來到學校會遇到的事情,有可能交到非常多朋友,作業一大堆與時間賽跑又或者沒發生過的新鮮事等等。剛到機場時為了找接駁車走了一段路,最後終於找到CSC的老師們,也遇見了一群同車的國際生們,頓時就聊了起來,社交就是那麼的突然又有趣,與對方介紹來自哪裡,興趣,喜歡的科目等等,使我對CSC擁有的多元文化感到滿意,搭了將近一個半小時的車程抵達了學校,炙熱的陽光灑進車裡喚醒還在夢中的我,緩緩揹起背包下車,第一眼看到的卻不是自己的家當,而是滿批人群站在校門口拿著各house的旗幟用力揮舞著,搭配著耳熟能詳的熱門歌曲,學長姊們熱烈的歡迎我們,指引新生到所屬的house放置行李,途中有人為我拖行李與我寒暄幾句,到寢室門口時也不忘微笑歡迎我,短短的五分鐘就讓人備感溫馨。

     

    Different houses on campus

     

     

    剛開始與室友們的接觸有點尷尬,他們都是在中國不同地方長大的,雖然都是用中文溝通,卻因為口音不同使溝通多些挑戰性,尤其我的台灣腔夾雜點原住民腔調在聊天時都要放慢語速他們才聽得懂,但也是很特別的經驗,不只口音,簡繁體、注音符號還有我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我與室友之間談話增加許多,課堂上同學們也都跟我有不錯的交流,無論是個人或者小組報告,多數人都很樂意分享心中想法。雖然跟想像中與外國人(國際生)接觸的機會不多,但在陌生的環境裡,大家都用心與來自各地的人交流也是我對UWC的想像之一。

    二. 校外活動(Project Week)

    Project Week時我們FP學生分別到兩座不同的小山體驗不同的戶外活動,例如爬山,蓋步道,高空繩索與製作橡皮輪胎等等,許多的活動都不是自己能夠完成的,在這些活動中我們學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例如爬山時,有人看地圖指引方向,有人負責隊伍的安全,也有人保護環境的整潔,大家都有屬於各自的工作要做,也會在有困難時互相指教幫助對方。

     

    Group of members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晚間大家一起煮晚餐的時光,所有食材都是靠大家平分背上山,在搭完帳篷之後小組集合分材料開始烹煮晚飯,不太下廚的我看到大家都在幹活時,也主動靠了過去詢問需要甚麼幫忙,我切了小黃瓜,煮沸了開水也把鍋碗洗了乾淨,不會下廚的拿起菜刀切起蘿蔔,不太說話的默默指導哪個材料先下,大家雖然做起平時不太擅長的事,但最終同心協力完成了今晚的一餐,累了一天的大家與supervisor一起吃晚餐順便聊聊近況,夜幕中天上的幾顆星星點綴著,我好像回到家裡一樣與家人一起吃飯聊天,不再總是一個人聽著音樂讀著書,朋友們晚上活力四射的玩起遊戲也暫時擺脫學校課業的重擔,只能說那次的經驗使我認識了更多的人,難忘且溫馨。

     

    夜幕下的帳篷與夜景

     

    三. 身分認同

    在華人居多的環境裡,我總感覺不到自己與他人有甚麼不同,但相處久了自己也有種屬於自己的歸屬感。在宿舍裡或課堂上,我常常與他人分享我的文化,對他們來說對台灣原住民族的認知是少之又少,在他人好奇心的驅使下,我不斷地回答所有問題,也漸漸發覺身分獨特的地方。無論是語言,傳統服飾,祭儀,飲食或者音樂等等,都存在著很大的區別,我常與室友談起文化差異的不同,第一次說神話故事給他們聽,第一次穿傳統服飾給他們看,找些傳統祭典的圖片及影片,分享歌曲等等,最有趣的是語言,有時在與家人通話時不時就會說族語的我常常讓他們好奇心發作,也想一起學族語,在這樣的環境下我也不斷省思自己的身分認同,在UWC裡,聚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流與溝通是多麼珍貴的回憶。

     

    House photo on UWC day

     

    在UWC日這天,每個人都會穿上代表自己國家與文化的傳統服飾,大家不分你我地玩在一塊,欣賞各自獨特的服飾與裝扮,按下快門記錄這永恆的瞬間,也是最能凸顯自身獨特之處的一天,穿上族服的我深感欣慰,能將族群世世代代傳下的傳統服飾讓更多人看見,也代表台灣多元文化的象徵。

    我和朋友穿上族服的合照

     

     

    四. 結語

    懷著感恩的心,一路上要感謝的人是非常的多,我在這裡感謝每一位在這道路上陪伴並給予我鼓勵的每一位天使,讓我能夠有這特別的機會到外面的世界看看,也讓更多人看見台灣。總結這半學期的種種經歷,雖然有時不是心中想像一模一樣的UWC生活,但也在每一次的錯誤中學習,化成繼續向前努力的養分。

    如果選最能代表這段時間的一個字,那就是「新」,與新的人們交流,新的制度學習,新的環境適應以及接受新的自己,許多的第一次就在這裡發生,無論是之後的新學期或者挑戰都還是未待續的故事,期許自己放寬心,真誠對待每一次學習的機會與過程。

    Read More
  • Wilson 亞美尼亞UWC 畢業年度2025

    Published 29/04/24, by Web Editor

    在亞美尼亞UWC就讀的Wilson在第一學期結束後所抒發的成長與反思。

    文中探討Wilson自己對於UWC Dilijan校園活動的介紹與自己在平衡睡眠、課業、與社交的時間等。

    正文:

    UWC Dilijan is situated in a place that is extremely beautiful and where everything seems perfect. While the remoteness of the small town hindered development, it promoted the growth of nature. The air here is pure, seemingly unpolluted by the greenhouse gasses that smother much of the globe. It's a place where the sky retains its crystal clarity, and the stars twinkle with luminosity. You can hear birds singing all the time and smell the sweet scent of flowers everywhere. It's a special place where the beauty of nature is all around.

    It's been a semester since I stepped foot in UWCD. From application to actually being on the campus, it's been a mesmerizing experience. Until now, I still feel surreal to study in such a cozy environment. Overall, I feel good about my improvement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Studying abroad is like a challenge to me, therefore I've conquered most of the obstacles hindering the path. I've come to appreciate the growth I've experienced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The daily routine of hitting the gym has become a cornerstone of my time here, with the conducive environment motivating me to prioritize my physical health.

    Learning experience

    I truly cherish the opportunity to learn in such a relaxed environment. There was a week of orientation for newcomers to help us settle into school life, which is more laid-back compared to high school in Taiwan. The class hours each day are few, and it largely depends on how one manages their time. Typically, after classes, I participate in clubs (CAS), and if there are no CAS activities, I allocate time for exercise or head to the library to work on assignments and study. So far, the pressure during the first semester hasn't been overwhelming. There's a saying among students at UWC Dilijan: you can only choose two—sleep, study, or social life. I've felt the truth of this deeply. Even though there aren't many class hours, the days fly by. Some students stay up all night socializing or cramming for exams. It's a real test of your time management skills. I initially aimed to be in bed by 10 pm every day, surprisingly, I've mostly achieved this goal in the first semester.

    Academically, it depends on the subjects you choose. Some require tedious homework and exams, while others focus on developing report writing skills. The difficulty varies. Personally, I enjoy writing reports and doing presentations, so doing homework is a pleasure for me. In addition, I’m an art person, and VA is one of the most enjoyable subjects in my opinion. Overall, I love the thrill of new experiences and am always eager to learn new knowledge and skills.

    Activities

    Attending UWC is an odyssey full of adventures and activities. We got multifarious activities that’s a feast for the eyes. Ranging from UWC day, skiing, swimming, project week, student overnight, regional evening, monday briefing, etc. UWC makes sure that students are always busy with something. If you're interested in joining in, don't forget to check your email regularly so you don't miss out on these great opportunities.

    The balance of sleep, academics, and social life:

    Balancing social interactions, academic commitments, gym sessions, and ensuring adequate sleep has proven challenging, but I've made a conscientious effort to produce quality work and cultivate a portfolio that reflects my dedication and passion for my field. For the next term, I want to be an overachiever. I aim to set open-ended goals that allow for continuous growth, understanding that the journey towards improvement is an ongoing process. Embracing the principle of delayed gratification, I'm committed to turning my progress into compound interest, fostering a cycle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Be brave:

    I've learned a valuable lesson about the power of speaking up, regardless of origin or background. At UWC, I noticed that many people, unlike in some Asian cultures, aren't afraid to voice their thoughts, even if they're not perfect. This semester taught me that confidence can overcome excessive caution. In a diverse community, it's vital to share your own feelings and ideas confidently.

    Don’t overthink:

    Stoicism teaches us to accept the unchangeable and change what we can. It's fruitless to guess what others are thinking since everyone has their unique perspective. Focus on what you can influence instead of over analyzing.

    Enjoy:

    Time at UWC goes by quickly. It's important to socialize and make friends. Cherish every moment here for true happiness. And don't stress about setbacks. Most people at UWC are friendly and approachable, creating a supportive environment.

    Conclusion

    One of the standout aspects of life at UWCD has been the emphasis on the "celebration of difference." The enthusiasm among the community to learn Mandarin, particularly for practical everyday use, has left a lasting impression on me. I cherish the culture of different customs and ethnicities. Throughout the lectures we participated in identity, I realized that while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phenotypes, culture, ethnicity, race, and gender play a role in shaping identity, at a fundamental level, we are all individuals seeking love, care, and validation. Despite our differences, the fact that we're students at UWC brings us together, creating unity among us.

    Overall, is it worth it? In my opinion, it’s completely worth it. Even though this was not the perfect year, I attempted my best. Most significantly, I experienced improvement in confidence and English fluency.

    Read More
  • Janice 中國UWC 畢業年度2025

    Published 29/04/24, by Web Editor

    【在這裡,使我成長的是挫敗和痛苦】

    在中國常熟就讀UWC CSC校區的Janice在第一學期結束後所抒發的感想與反思。

    -

    「包容自己犯錯,以及千千萬萬次的試錯,不斷體驗和享受人生的各種階段,即便重來也並不要緊畢竟人生的漫長和不可預測都增添了生命的厚度和深度,來到UWC的第一個學期,感到未知和難以掌控的感覺正推進著我,跨出舒適圈的決定瞬間和過程很難,在這些旅途中的各種失意或喜悅都是人生中澆灌的養分,你要相信自己,準備好自己,當機會和時機來臨時,懷抱著冒險的勇氣去闖蕩,在人生中便會遇到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感動。」

    -

    在文中Janice說了自己在UWC常熟校區的成長與經歷,亦介紹了學校內的活動等。

     

    正文:

    UWC CHANGSHU CHINA [TERM1]

    誌謝

    在此大抵出自於由衷的感謝,謝謝生命中一路走來遇見的人們。

    高中時的英文老師及班導,工作場合遇見的同事和長輩們,以及我的摯友及擦肩而過的人們,他們給予了我在需要肯定自我的時刻,莫多的力量和鼓勵,因為他們的善意和溫暖,造就了我對人性的正面想像,在此受用終生。

    以及我的母親,在找尋自我及抉擇人生中賦予我自由的意識,能在人生軌道間穿梭及體驗,全來自於母親的支持和堅定。

    謝謝UWC台灣理事會 給予了可貴的機會和更高遠的視野,讓我塑造生命的韌性,讓我在未來能付出貢獻和回饋在這個社會及世界,成為有同理心和溫柔的人,並且將這份力量和意念渲染傳遞下去。

    並且謝謝自己憑藉一腔孤勇,義無反顧的素履以往,下定了心前往未知的領域,重新了人生中的某一部分,卻是另一個開創價值和眼界的時刻。

    啟航

    當飛機低鳴聲在耳邊震耳欲聾,第一次的航行體驗是正在前往中國留學的航途中,我知道自己再也沒有迴旋的餘地,便隻身帶著緊張不安的心情,拖行著行李抵達陌生的國度。揮手熱烈迎接的師生們在機場大廳等候著大家的抵達,在接駁車上遙望著中國街邊及自然的景色,不免開始想像對於未來的嚮往和期盼,會是開心或是受挫?

    迎新周的開始帶來一連串的文化交流活動和認識彼此的機會,我遇見了來自不同種族及背景的同儕,紛紛熱情的展現自己國家的文化和傳統,來自非洲及印度的同學在工作坊中帶領我們攜手共舞,在這裡充滿多國交流和認識的機會,並且在UWC DAY的到來時,更是看見了一種特別的美,彼此尊重及交融,這是一種視覺的饗宴,竊見了來自世界各地服飾的美妙和背後的傳統意念。

     

    [UWC DAY] 在這天,我們穿上來自自身民族國家的傳統服飾

     

     

    磨練

    中國校區的讀書風氣較為盛行,撇除剛開學的空閒期,接踵而來的作業量讓人多了一種壓迫,因為這裡的教學方式都由學生表現居多,則是會有相當多的小組專案,個人上台簡報等,有別於台灣的教育方式的確是一種新的體驗和挑戰,即便全班和老師都是中國人也會是不說中文的全英文教育,剛來到時因為不習慣這樣的模式,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以及自己的努力學習英文,到後來因為浸泡在全英文的環境,多了很多與國外朋友交流及與師長對談的必要,才漸漸習慣了全英文的氛圍,並且為了寫小論文及專案或是複習考試內容,讀到三更也變成家常便飯,這些壓力和焦慮都讓我成長許多,這些上台的恐懼和畏縮都銘記在我的腦海裡,每個時刻都想要逃離,但我知道這是我的選擇,我必須熬過這些。

    這些恐懼和焦慮促使我成長。

     

    動物保護 知行

    跨越山稜的遠山夕陽

    FP project week是最讓我難以忘懷的一次經驗。

    在整整一周的旅程中,我們以小組形式體驗了高空攀繩、用竹子及橡皮輪胎和繩子打造一艘可以承載五個人的船隻、急救訓練、及竹林造路,製作船隻的過程學習到繩結的綁法及如何使結構穩定,原本以為看似簡陋的橡皮船,直到後來可以讓五個人平穩地搭乘在上面很是讓人感動和成就感,和隊友一起飄盪在平靜的湖面上划小船,揚起的漣漪及撒落金箔似的陽光很愜意,也有其他組因為奇特的結構發想,因此當他們一搭上船便整艘翻船。在竹林造路中有莫名的感動湧出心頭,因為我們一大隊在未被開發的竹林中修復道路,從山下搬十幾塊磚頭上到山坡面,透過敲打磚頭使之貼合泥土路面,協力搬起沉重的石板磚鋪在磚頭上,打造一階階的石磚階梯,隊員及帶隊老師皆嘖嘖稱奇我們的成果,每一步踏下的階梯都是我們從凹凸不平的土坡慢慢搭建上來的,就像是美好的成果都必須是自己親手鋪下,唯有努力和不懈才能得到甜蜜的結果。

     

    [團隊合作]造筏

     

    [社區服務]竹林修復道路

     

     

    徒步登山的過程讓我痛不欲生,每天背負著與自己上半身一樣高度及沉重的登山背包,承載了一周的食物和行囊,翻過層層山頭和陡峭的土坡,在蓊鬱的山林間漫遊了35公里以上的路程,那是沒有手機的體驗,以身心五官去體會空氣、太陽、雲霧、歡笑,更多的是增進與同學的交流和感情,能感受清晨薄霧裡的日光如畫筆輕撫天空畫布,抹去蒼穹星辰,能走進傍晚餘暉安靜的隧道中,點起手燈進入陶醉。綿延不斷似長城的階梯和偶有荊棘的山坡地中,每走一步路、每抬起一次腿都必須麻醉說服自己的四肢和軀幹,逼迫自己遺忘無視那些腳底連至小腿骨的刺痛,安慰自己快到終點了,在陡峭的坡上滑倒了在側身翻起爬回來,近乎九十度的坡必須要靠隊友的攙扶和拉扯才得以安全的歸隊,踏入草堆的腳被荊棘堆包覆,叢生的荊棘刺穿褲裝,忍著痛拔起腿繼續跟上隊伍,幸好天氣足夠好,當我們縱走在茅山山稜線時,山風吹乾了濕濡的衣衫,目睹那明亮及透澈的日光在頭頂閃耀,山間谷地皆被暖光輕柔包覆,那樣的景色在身體疲累之時便得更為耀眼壯麗和安慰。

    那時候心裡的感受是我做不到,我好累,我好想就這樣停在這裡休息。可當我抵達最後的盡頭時猛然發現,我做到了,我完成了,我撐過來了。

    你要告訴自己:「你做得到的。」

    一天接連一天的徒步爬山,身心俱疲的狀況下,是我的同伴一路彼此扶持鼓勵和精神喊話,我們在山林間歌唱,聲響悠悠迴盪在花草樹木間;我們在夜晚提著頭燈照明並烹飪果腹,香氣逸散至鼻腔深入腦門並豐富味蕾,獲得簡單幸福的感受和共同下廚的特別體驗;我們在蟲鳴鳥叫間,仰望偌大的林木,瞅見深藏在林間的廟宇,任憑光線照射臉龐、微風輕撫髮絲,那些與你們在短短一周打造的回憶,一幀幀的記憶片段深植大腦皮質,總會在日子裡不經意地想起,想起那些時日是多麼的深刻和銘心。

     

     

    期盼

    包容自己犯錯,以及千千萬萬次的試錯,不斷體驗和享受人生的各種階段,即便重來也並不要緊畢竟人生的漫長和不可預測都增添了生命的厚度和深度,來到UWC的第一個學期,感到未知和難以掌控的感覺正推進著我,跨出舒適圈的決定瞬間和過程很難,在這些旅途中的各種失意或喜悅都是人生中澆灌的養分,你要相信自己,準備好自己,當機會和時機來臨時,懷抱著冒險的勇氣去闖蕩,在人生中便會遇到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感動。

     

    清晨在露營區的雲景

    Read More
  • Verena 泰國UWC 畢業年度2024

    Published 29/04/24, by Web Editor

    在泰國就讀UWC Thailand校區的Verena Lin在第一學年結束後的感想與反思。

    -

    「For the first time, I felt like I found “my”' group of people, and I am thankful that I did since I believe not everyone is able to do so.」

    -

    文中探討著Verena自己在UWC Thailand對於歸屬感的概念。從起初的懷疑態度,到現今超越單純的社交與友誼等等。並且強調了多樣性與跨出舒適圈的重要性。

    正文:

    “What does belonging mean to you?” That is a question our school has been asking us ever since the first year I have been here. Back then I never understood the importance or the purpose of the question, not even after I finished the first year at UWC. While the first year consisted a lot on personal organization and responsibility, I discovered that the second year marks the evident change in myself.

    *I gathered that many “introverts” who entered one of the UWC schools found “people” to be one of the most refreshing enlightenment. This reflection will be more self-based and function as self-reflection instead of discussion on the actualities of the school and the activities. More casual writing style will be used and I will be including a bit more of some personal opinion 🙂

    For privacy, there will be no names mentioned, but examples will be included.*

    Spending so much time with my friends and the students in school, the most important lessons I concluded for my journey here has a lot to do with people and relations. Starting the school with everyone scrambling to find their own friend groups, to when the majority settled in, and until now, I realized that “having friends” and “socializing” is different from “belonging”. Back when the teachers would make us sit in a circle and discuss about the topic of “belonging”, I found it a waste of time because I never really fully understood what it meant or what it feels like. Before I came to UWC, I was a very introverted person (even though I still am). I did not always see the point in creating connections with people for I did not see the need to. Even though most social circles has been set, minor changes through interactions and communication allowed us to engage with new people. During the start of grade 12, I established new friendships and strengthened old ones, allowing me to find the friendship dynamics that come naturally. For the first time, I felt like I found “my” group of people, and I am thankful that I did since I believe not everyone is able to do so.

    I realized how important it is for friendship to be mutual and to be initiative. One of my friends told us about how she purposely visit different rooms to check up on everyone occasionally, and that made me understand that I should also be doing the same. From then on, I spent a lot of time after school in other people’s rooms talking with them, and soon we became a lot closer. Now looking back, I see that many of the best friendships I had made were with people I never would have thought I’d be friends with.

    Communicating is such as important aspect. A simple check up on someone when they are feeling down can open possibilities of relations, sharing your own ideas without fearing of being judged can build deeper understandings of one another, being open to listening can heal bonds that were broken, this and so much more I have experienced. You will definitely learn something or receive good results if efforts are put in. Instead of sticking to a comfort zone or only talking to a certain group of people with certain backgrounds, it is easy to miss out on the opportunities to find the people you actually feel like you belong to instead of people you only hang out with. Of course, having friends that you have fun with or hang out with is undoubtedly necessary, I believe tha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essential to find people who you can go to even when you are tired of socializing.

    While the first semester of grade 12 has been extremely busy due to exams and university applications, I found a balance within life at UWC.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is reflections talks heavily about “friends” and concepts instead of abilities such as knowledge and skills, I believe that while everyone will acquire technical abilities after coming to UWC, not everyone might gain experience on personal aspects of growth. A lot of my feelings and thoughts can not be simply put into words, I can only claim that this is one of the most valuable gains I have from beginning my UWC journey, which I am sure has also prepared me for the future in the wide society network.

    Now for some more personal interactions with the people around me:

    There are people who I can talk without filter; even on the most random subjects. As someone who is a very philosophical thinker, it isn’t often for me to find someone who share the same mind, and it isn’t always easy to just start of a conversation with “is there a purpose to life”? There are conversations until 2am where we discuss about controversial ideas (which I will not name since some, as mentioned of “no filter”, may be offensive to many). However, what I find special about these talks is that it is never judgmental, it is only a share of personal opinion, nothing more. Oftentimes, we have completely opposite approaches, and our “debate” begins without the intent of convincing the other person. Such as on the topic of “life”, while my friend and I had contradictory points of view, we arrived at the conclusion that “there purpose to life but no meaning to life”. (I will not go into the details of that haha).

    There are people who I can have endless conversations with while we cook ramen (because as boarding students, we obviously eat ramen five times a week). This continued to the point where we even have what we call “ramen night”. There are people who I have been so close to that we don’t need to ask if they are up to do something, such as our inclusion of “movie night” every week. At this point, it is just “so what movie are we watching, horror again?” Instead of “Do you want to watch a movie”. And because of my body that falls ill a tad bit easier than normal, there are people who immediately knows what is going on the second I say “Can you get me a plastic bag”. There are friends that sleep on the ground because I took their bed when being sick in order to watch over me and those that will buy me a snack with a “get will soon” note. There are all of these people and so much more that made me appreciate what I have, and I must admit that I could not have survived the IB without these people around me.

    Being in my old school for my entire life (which is ten years), I didn’t feel extremely upset when I left the only friends I had encountered in my sixteen years. But now, I can not imagine the day it comes when I have to leave these people I have only met for one year and a half. I am sure that during the remaining 4 months here at UWC Thailand, I will receive even more growth in my self. There is so much more other than this lesson that also seem like those plot lines in books where the main character is hit with realization, but those will be a story for another day.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