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Lucy 亞美尼亞校區 畢業年度2026

29 April 2025

第一個學期:酸甜苦辣過的更有意義、更有記憶點

初來乍到,我怎麼會在亞美尼亞

當幼雛長大成可以爲自己的生活負責時,就會離開溫暖的巢,往廣大的天空飛去。我也一樣,18 歲時(正確來說是 17 歲 11 個月),我拎著重重的行李,隻身前往我未來兩年的家:亞美尼亞迪利然 Dilijan, Armenia,這會是孕育我成為更好自己的地方,也是面對自己不足的學習之地,更是我看見世界的媒介。

亞美尼亞是一個為在於高加索山的小國家,他是第一個以基督教立國的國家,雖然國家的經濟沒有到很好,但這裡的觀光還是很興盛,有簡約卻不失端莊的老教堂,有一望無際的賽凡湖,有一綠油油的高山,有熱情的亞美尼亞人,有好吃的亞美尼亞美食(但後來還是覺得台灣的食物最好吃)。

當別人聽到我要來亞美尼亞讀書的時候,會問三個問題:一、亞美尼亞在哪裡?二、為什麼要去亞美尼亞讀書?三、那邊會不會很危險。

那我為什麼要來亞美尼亞呢?把我自己丟到一個高加索山的小國家讀書,大抵是我人生到目前為止最孤注一擲的決定。起因是我很喜歡一所國際學校「世界聯合書院」,喜歡這個學校所提倡的文化融合以及為這個世界的和平和永續做出貢獻,經過層層的面試以及無數次的挑戰,我終於拿到這所學校的入場券,然後在選校區的時候,主動提出想要去一些非主流國家看看,因為我們有太多的機會去一些大家常聽過的國家旅遊或是留學,而甚少有機會可以去到像亞美尼亞一樣,藏在世界的背後,卻充滿文化的國家。

因此,這就是為什麼我決定從讀高二,一個人在嶄新的國度展開了與眾不同的高中生活。

你好?我是 Lucy,來自台灣

在機場上演孟家女哭倒萬里長城並且和家人朋友道別以後,飛機從台灣起飛,眼看建築物越來越小,小到只剩一些光點,我就知道我已經踏上單程路,就算再困難也不可能打包回家,要自己面對自己的脆弱,學會安安撫自己的傷疤,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下了飛機後,遇到自己未來兩年的同學,打聲招呼:你好,我是露西林,我來自台灣。然後他們也問好並且叫紹他們自己(雖然我最後都忘了)把六十公斤多的行李搬到車上,在搖晃的路程上緩緩地睡去,還不小心流口水在印度人的衣服上,再次睜開眼睛的時候已經看到我未來要待的校園,下車的時候有一群人來迎接我們的到來。

幸虧在這邊有一個台灣學長可以幫我搬行李、帶我認識校園以及跟我介紹這裡的作息,有這樣的指引挺好的,可以幫助我更快速的進入狀況。歐對,他送我的入學禮是一輛玩具車,很令人無語卻充滿童心。

UWC 宛如一個聯合國,一個文化大熔爐

UWC 提倡多樣性以及文化融合,一間學校兩百多個人裡面來自 70 多個國家,希望可以藉此促進一個永續的未來和減少衝突。

我們互相欣賞彼此的文化,學校也很常舉辦一些文化活動,例如 Regional Evening (RE), UWC DAY 和 GIF。

在 RE 的時候,我積極的去參與別的國家的表演(台灣的東南亞 RE 是在下個學期),我跳過法國的 Can Can Dance,印度的傳統和寶萊塢舞蹈和塔吉克斯坦的傳統舞蹈。在每一次的排練中,我可以更清楚當地的傳統文化,這也再次提醒了我為什麼來到 UWC。

今年,UWCD 也迎來 10 週年紀念,我在「 DiliWorld 文化之夜」表演了民俗舞,讓全校以及來賓可以更了解中華文化,事後也獲得很多掌聲和擁抱,謝謝 UWCD 讓我可以去展現自己的文化。

除了文化性質的東西,我也很享受每一段對話,在餐桌上我們可以聊很多,歷史、國際政治、生活經驗以及每個人的故事,每一次的深度對談都讓我獲益良多,增長我對世界的認知。

台灣的主權以及台灣的政治立場

首先,很感謝我的同學不會把台灣和泰國搞混,知道台灣和中國的緊張關係,有時候也會跟我聊台灣的政治和經濟,其實我來 UWC 的目的不是想要改變他人對台灣和中國關係的認知,我只是想要藉由我自己讓更多人認識這個寶島,尊重不同想法是 UWC 價值很重要的一環,因為每個人都來自很不一樣的背景,不要強壓自己的價值觀在他人身上。

以「中華民國 / 台灣人」自居的我,在學校遇到兩次的國籍危機。當我收到學生證的時候,在國籍那格寫上: Taiwan, China,就像發臭的垃圾一樣,我氣著都不想要去碰那張學生證,那張學生證後來的下場我也不知道了,應該被我弄丟了,後來去跟學校理論這件事的時候,才發現我們的正式名稱:Republic of China 很容易讓外國人搞混,學校方也答應要幫我重做學生證。第二次是我的亞美尼亞居留證,上面的國名也是打 China ,這是我不是只是對於我的身份認同感到挫折,更擔心我沒有辦法回到亞美尼亞。全校除了中國人都幫我打抱不平,也對於台灣沒有辦法獲得國際認同趕到抱歉。

很多人會問我台灣是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我的標準回答是 80% 獨立,剩下 20% 是缺少的國際承認,台灣有自己的經濟,有自己的選舉,有自己的軍隊,有自己的總統,中國沒有任何實質上的干涉,但是我們在國際上的認同和承認是一個問題,因為「一中政策」國際上普遍不太支持台灣是一個國家,我們在許多國際舞台必須用其他名字才能展現自己。

「小國小民,好國好民」這大抵是台灣人最佳的寫照吧!每個人都各司其職,把自己的任務做好,然後盡可能的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還記得那個週六下午,在用盜版網站看臺日棒球對決,心中是多麼感動以及欣慰,謝謝每一位英雄,謝謝你們將台灣搬到國際舞台,謝謝你們展現台灣人的韌性以及決心,謝謝你們長期的努力,就算不被看卻不放棄,這種精神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在這裡,我很榮幸可以代表台灣,我很慶幸自己可以披著自己的國旗,在草地上奔跑,能在自己的國旗面前跳舞,能在自己的 Regional Evening 展現自己的文化,我想我自己也是把自己能做到的事輕做到最好。

這是一個關於台灣女孩把洗漱區變成亞洲餐廳的故事

既然沒有辦法吃到台灣美食,那就自己做!開學後沒有多久就去買了一個平底鍋,加上阿姨從台灣寄過來的大同電鍋,再去市場買一些菜,上網查查食譜,就變成一個一桌美味的台灣味,簡單的家常料理在異鄉就變成格外珍惜。

因為我的給西偏多,所以很懶得去廚房做菜,每次都忘東忘西,所以我在我們的洗漱區先後煮了紅豆湯、咖喱飯、炒菜和炒飯,把整個房間用的香噴噴的。煮完後再跟室友和朋友分享台灣味,順便介紹台灣的飲食文化。

食物是治癒人心的一個特調藥,喜歡在難過的時候煮一包家鄉帶過來的泡麵,喜歡用美食去交朋友,喜歡自己煮蔬菜讓自己的飲食均衡一點,喜歡自己不按照比例去調味,喜歡讓整間學校從滿溫馨的味道。

找到生活平衡以及找到內心深處的平衡

以前在台灣上學的時候都要花一兩個小時在通勤上面,但在亞美尼亞,我的宿舍離教學大樓只需走三分鐘,所以多了很多時間可以做其他事情,我每天都會去運動,常常也會出現在藝術教室捏陶,煮煮飯,看看電影,看看書,像是個退休老人在深山裡的生活。

晚上吃完晚餐後,喜歡去健身房跑跑步,練核心和一些肌群,再拉個筋放鬆一下筋骨。我覺得每天去運動是一個自律的表現,可以暫時脫離生活去專注於當下,也可以讓自己活著健康一點。

捏陶也是我在 UWCD 意外得到的樂趣,起因是因為我的室友有自己做漂亮的陶瓷碗,也漸漸激起我對於陶藝的熱情,又因為之前在鶯歌玩過手拉呸,想要把那個技術練回來,所以瘋狂練習手拉呸技巧,花了兩個禮拜練習定中心,不斷地失敗以及修正,最後可以拉出一些鍋碗瓢盆。

我在陶藝中找到生活的平靜,用我的手和陶土互動時能感受到大自然的親切感,雖然中心永遠定不起來,雖然握把時常還沒有燒就被我用斷了,但是捏陶永遠是一個讓我每天都想要做的事情。(對不起學校的經費,12.5 公斤的土我一個禮拜就可以用完了)

Project Week 的刻骨銘心

Project week 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探索亞美尼亞,學校會安排五天的旅遊,深入了解亞美尼亞的文化特色。我選了腳踏車之旅,希望藉由自己的雙眼,看看亞美尼亞的山谷、河流以及建築。

我們在葉爾溫度過可愛的兩天,我們到了葉爾溫階梯的頂端俯瞰著亞特拉拉山,一起欣賞城市的壯麗,在飯店裡的鬼片加上枕頭戰,顯著我們只是一群童心未泯的高中生;在亞美尼亞種族滅絕博物館看到生生不息的火焰,彷彿訴說著就算在黑暗,還是存在著光明以及未來,永遠都不要失去希望。

接下來我們來到 Gyumri,一個富有歷史的城市,我們參觀了好多教堂,吃著當地的甜點和傳統美食,我們也去到 Name Wall 我寫下自己的中文名,在牆上留下唯一的繁體中文。走在歷史建築中彷彿回到了中世紀,穿梭在小鎮和在台北給我的感覺格外不同,這裡多一點故事,多一點歷史性,多一點驚奇。

我們在一個山頂上展開了我們的單車之旅,那是一個冷颼颼的陰天,並且下著小雪,碎石地帶來興奮的感覺卻也帶來了危險,不料 10 分鐘後我就不幸跌倒了,手腳都是瘀青和傷痕,想要爬起來繼續騎的我,卻被領隊老師阻止了,就算我再拜託,再請求,都沒有辦法繼續,那種想要做的事情卻被他人阻止的感覺比皮肉痛更痛,頓時眼淚濕濕的,一個我沒有辦法立馬吞下去的情緒。

晚上我們在飯店外的草原露營(對我們就是一群瘋子),雖然快要冷死了,就算躲進睡袋我依舊感覺不到我的腳,但我們一群人在野外喝著熱茶聊著人生、政治和理想,這個場景對我來說是畢生難忘的。

一切美的事物後面都有他的代價

還記得這裡初雪的美麗,和朋友一起打雪球戰,每一個景都覆蓋著雪白的雪,超級漂亮的,這個感覺從來沒有出現在我的心裡,但下一秒,我就差一點滑倒在地上了,每一步都要走的戰戰兢兢,不然就會摔的狗吃屎。

這就是美麗的代價,好比我們這些留學生的生活,外表看起來光鮮亮麗,有機會去到不同的國度體驗當地生活,但是在背後流的淚從來沒有少過,在多少的黑夜裡懷疑自己的決定,也對於自己的定位感到迷茫。每次和父母講電話最後的結論都是乾脆把自己的行李打包回家。

但是自己選的路就沒有所謂的回頭路,路踏上了跪著也要走完,咬緊牙根,就算沒有想像中的美好,也是要對於當初的決定負責。眼淚擦乾了就要繼續向前看,不要畏懼犯下任何錯誤,因為錯誤就是人生中最好的學習。

跟別人光鮮亮麗的外表比較後,我剩下什麼?

這邊一大堆人有很光鮮亮麗的外表,有一個越南的女孩,成績頂的嚇嚇叫,同時又可以進行很多 Project,還有一些才藝滿滿,去過國際上比賽還得獎。再看看 Insta 上許多人光鮮亮麗的線動,不禁讓人比較,比誰的 Term 1 過得比較好?

那我呢?我有什麼可以拿出來說嘴的?其實不得不說,我的第一個學期並沒有過得很好,很多東西都還在適應中,加上我的室友問題,有時候的心理狀態真的很差,微笑只不過是我勉為其難給出來的而已。跟那種適應十分良好的同學我根本拿不出什麼東西。

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不需要過度和別人比較,把自己活成最美好的樣子,走在自己舒服的道路上,一步一腳印地走完我的 UWC 經驗,開心且踏實的活比較重要。有一天再看回自己一切努力的痕跡的時後才會有跡可循。

活出自己最佳的樣子就好了,敢踏出第一步的我,就很值得佩服了。

台灣永遠是我最強的後盾

孤獨的晚上打一通電話給台灣的家人朋友,訴說我在學校的種種不適和鳥事,雖然得不到實體的抱抱,但每次的電話都是救贖,都可以讓我變更堅強,給我有用的建議讓我面對我的生活,偶爾的放聲大哭,每一次的最落都是他們接住我,跟我說:你已經很厲害了,妳能勇敢踏出這一步已經是很多人做不到的了。

能夠在外面闖蕩的人其實內心都有一個很強大的後盾,有一個心能夠回家的地方,謝謝你們永遠都在電話的另外一端,謝謝你們永遠都會為我敞開你們的雙臂,讓我有一個地方可以依靠。

下學期的展望

這個學期花很多時間在「適應和調整」,期望下個學期可以更專注在課業上,也希望自己對於想要做的事情不再迷茫,就算有可能會失敗,也要勇敢的踏出去。

享受 UWC 的一切,想做的事情就去做,不留任何的遺憾,在玩樂探索之中,也不忘記課業,好好的照顧好自己,好好的處理好人際關係。

願好,願可以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

Be a voice, Not an echo.

最後,謝謝,謝謝你們來到我的生命中

謝謝我可愛的家庭,謝謝你們一路上支持我去做一些瘋瘋癲癲的事情,謝謝你們總是願意相信我,能當你們的女兒是我這輩子最大的福份。

謝謝台灣理事會和 Ashlee,謝謝你們讓我去到亞美尼亞這個美妙的地方。

謝謝在台灣的好友亦漩明恩和其他摯友們,謝謝你們總是接住墜落的我,謝謝你們聽我抱怨,謝謝你們給我建議,讓我度過每一次的難關。

謝謝 Ziyo,跟你能住對面房真的很棒,我們可以互相分享衣服,我們可以一起去玩,幫我翻譯,我在亞美尼亞的生活真的沒有辦法沒有你。

謝謝 Chinese Communities 的你們,有一個可以講中文抒發自己內心的出口是一個很好的慰藉!謝謝 dan, christina, lamu, wilson, ruby, yuyang, cindy這學期的幫忙!

謝謝我在這邊遇到的朋友(太多了就不一一列出來),能跟你們度過 Term 1 是很棒的事情,希望我們未來的 UWCD experience 可以繼續加油,互相扶持。

謝謝一起去 Project Week 的這些人,我們一起創造了這個學期最美好的回憶。

最後,謝謝自己沒有在最困難的時候放棄自己,謝謝你堅持自己的理想,謝謝你學會照顧自己照顧他人,謝謝你帶著你的熱忱走闖著個世界。願一切安好。願你成功,願你能成為天上最耀眼的星星。

1, 1, 2025

台北的晚上

Lucy 上

未完待續,欲知詳情,請待下回分解。

傳統:送大家新年ㄧ句佳句,2025 也請多多指教

每一次的相遇和錯過的意義,都彰顯在往後的餘生裡。

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