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學生分享

Page 1

Showing items for tag UWC Costa Rica

  • Sophie 哥斯大黎加UWC 畢業年度2025

    Published 26/04/24, by Web Editor

    在哥斯大黎加UWC就讀的Sophie在第一學期結束後對於校內風氣與活動的評論與自己的反思。

    This is a reflection on the four months I spent in UWCCR. I am going to start with the good parts.

    My favorite thing about UWCCR is the field trips. I’ve been on ten big and small field trips sponsored by the school this semester. They ranged from planting trees in mountains, to visiting a nearby animal sanctuary, to exploring cultural markets in downtown San Jose. The field trips were not only entertaining, they also served as an opportunity for students to explore different parts of Costa Rica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 to try out different activities. I am not going to dive into what we did on the trips, but UWCCR really put a lot of effort into organizing the trips and they were all very fulfilling as well. I tried to join as many trips as possible because one of the biggest thing about studying abroad for me is the opportunity to explore a different culture thoroughly, the field trips did that!

    Another cool thing about UWCCR is the biodiversity on campus. You can spot so many different creatures on campus, from the cats and raccoons that are kind of everywhere to leafcutter ants, iguanas, armadillos, humming birds and all sorts of other birds and plants. The biology teachers of our school are very into the ecosystem so they organize bird watching tours around the campus from time to time, which I found really interesting 😀

    Now the parts I don’t like.

    I don’t recommend UWCCR to students who prioritize the academics.

    A lot of classes are very heavily based on class discussions and student-led presentations. Having class discussions FROM TIME TO TIME is enriching. It is fulfilling to learn what is happening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But when class discussions are done in so many classes and subjects, the “textbook knowledge” gets neglected. I feel like a discussion based class is kind of an ideology at this school. The first problem with it is that a lot of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are very very liberal, so the discussions are very one-sided. More conservative ideas don’t feel welcomed. The discussions are usually biased and not very open. I believe to have productive and un-biased discussions there need to be people with diverse standpoints and the teachers especially should take the middle stand and guide the discussion with as little bias as possible. I really value knowledge, and love pursuing new knowledge. However, most of the time from class discussions students learn the opinions of their classmates, what they think, how they feel, but those are not actual, practical “knowledge”. It is also difficult to learn the actual “subject” or class content from class discussions or presentations of classmates because they are also students who are trying to study the same subject you are studying. This brings us to our next point, some classes are also heavily based on class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skills could be useful but learning from classmates’ presentations is very ineffective. Because students are not very familiar with the subject itself, class presentations sometimes contain misinformation and are not clear and easy to understand (sometimes it’s due to students’ accent and pronunciation). Most of the time when students are presenting on stage the classmates below are distracted and working on their own devices. I love learning but class discussions and presentations are not the best approach. In some classes, students also complain about the lessons being “disorganized”. Sometimes the teachers would teach one chapter and skip the other or ask students to study on their own in class. I prefer it when the teachers “teach” because I want to learn from the teachers. I want to learn not just the IB curriculum but also the field works they did, the knowledge they learned from their past teachers, and their own studies. I feel like I am spending a lot of time studying on my own after school because I am not learning very effectively in class, and because of that the classes feel like a waste of time sometime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plenty of students who like the teaching style here, so it really depends on the individual. I personally value learning the academic knowledge a lot so the UWC or IB style of teaching is not for me.

    There are also some other aspects of my UWCCR life that I thought I should mention.

    The first part is stress. I personally didn’t experience much stress until the last few weeks of school, around the time of midterms and finals. A lot of class projects and essays were due around the time of midterms and finals, and the IB exams were not the easiest. To do well on the science and math exams you really have to understand and be familiar with the concepts you learn in class because a lot of the problems on the exam require you to combine different concepts or apply the concepts in various ways. You really have to think creatively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There are no standard question types, so practicing a certain types of questions and memorizing the solutions don’t work. I spent a lot of time reviewing for my exams. The business was what brought me the most stress but it’s temporary, so just had to get it over with 🙂 I believe not having a language barrier makes UWC a lot easier for me. I also did AP in my sophomore year so the workload didn’t catch me too off guard.

    This is probably a UWCCR thing because it’s the school with the most Latin American population. Some people have complained about how the Latinos tend to stick together and exclude non-Latinos. The Latin Americans do indeed stick together but so do other ethnic groups and I have encountered some Latin Americans that are friendly and welcoming. The Latin Americans mostly speak Spanish among each other so to people that don’t understand Spanish it’s impossible to follow the conversations. However some of them do switch to English when there are non-Spanish speakers around or some translate for the non-Spanish speaker when the group is having a conversation in Spanish. I think the main thing is about finding the right people that are willing to speak English and include the non-Spanish speaker in the conversation.

    In terms of social life, I am not a people-person. Real long lasting friendships are not my priority at the moment. I don’t want to have a conversation just for fun, I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cultures or broaden my horizons from the conversations I have with others. But most of the time people would still rather have “normal” and “fun” conversations about their day, and gossip. There are also a lot of very talented and extraordinary people who’ve done really cool things. In fact, I believe everyone on campus has something very special about them, like everyone has their own secret super power. Yet on campus they all look like “normal” and “average” people. They don’t really talk about the projects they are working on or the cool things they are doing, so you can’t have this talent exchange or knowledge exchange conversation with many students. It’s just not what people usually talk about in conversations. People do share about their cultures from time to time though, so throughout this one semester I’ve still learned plenty about different cultures.

    I’ve still yet to have this big confrontation of self doubt or an enlightenment on my values and goals like many UWC students have had. I am still pretty lost on what I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 career wise, but I have some idea on what I value and what I want for myself so I just hope I am heading in the right direction and making the right decisions, taking everything step by step.

    Read More
  • Kimmy 哥斯大黎加UWC 畢業年度2023

    Published 25/08/23, by Web Editor

    剛從哥斯大尼加UWC畢業的Kimmy總結她過去兩年的經歷。

    🔥 2024年甄選已經開始!下載申請書請看置頂資訊,截止日期為10月15日。

    我的室友曾經問我「如果可以,你想在UWC待多久?」對我來說,兩年的UWC經歷剛剛好:第一年我走出舒適圈、學習包容差異、學習跌倒之後再站起來,第二年我開始更認識自己、慢慢累積各方面的經驗、學習有自信地做出改變,在畢業的時候,UWC已成為舒適圈的一部分,而我也準備好迎接下一個階段的挑戰。

    二年級回到學校之後,雖然很開心可以和朋友們見面、迎接學弟妹,但是現實還是在前兩週就把我重重擊倒。第一週我興奮地幫忙學弟妹適應環境,盡全力地做好residence assistant 的工作,不是在和老師討論要如何鼓勵大家多參加活動、讓大家步上軌道,就是在宿舍裡和新來的學妹們聊天、消除他們緊張的感覺。同時,我也和另一位asian parent 一起準備歡迎亞洲學弟妹的活動,剛開始似乎所有事情都在軌道上慢慢運行著,但是突然加重的課業和責任讓我喘不過氣,不知道要從哪件事開始做起,一整個下午只慌亂地列出要做的事情,卻沒辦法有條不紊的處理待辦事項。

    意識到自己還沒準備好,我發現停下來喘口氣可能是更好的方式。跟一年級不同的是,我學習放下戒心、學習理解並表達自己的感受,我開始尋求外部的幫助,而不是無謂的內化應該被處理的情緒。我第一次和朋友分享那些以前我覺得丟臉的事、第一次抱著一年級的室友大哭、第一次和輔導老師面談⋯⋯這些經驗不僅讓我放慢腳步檢視問題,也讓我體會到「冷靜處理情緒、向外尋求幫助」的重要性。

    「唯有把自己放在第一順位,愛自己、尊重自己、了解自己之後,才有能力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參加residence assistant 訓練時,講者的這一番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也是我在UWC第二年裡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

    到了二年級下學期,身邊的一切都像是在倒數:最後一次和整個宿舍的同學們一起去海邊旅行、最後一次交化學課的實驗報告、最後一次以asian parent 的身份組織regional dinner ⋯⋯這些「最後一次」,都讓我格外珍惜最後幾個月在哥斯大黎加生活的時間。

    「Be present」是最後一學期時我給自己的告誡。因為常常在反思過去、規劃未來,而無法專注在當下正在做的事情上,對我來說是我畢業前夕最想避免的事,因此我不斷提醒自已「當下」錯過了就沒有了,不管是好或不好的經驗,都要用心去體會。

    如果你問我最想念UWC哥斯大黎加的什麼,我可能會說食堂裡永遠吃不完的西瓜,隨時隨地出沒的iguanas、armadillos、和raccoons,爬上校車看星星、看日出的時光,我們親手護送到海邊剛出生的小海龜,和我一起在宿舍裡大聲唱歌跳舞的朋友⋯⋯這些在哥斯大黎加生活的日常碎片也許有一天我會忘記,但我一定會記得UWC Costa Rica 是一個充滿驚喜感的地方,不斷地帶給我挫折和成就感、豐富我的閱歷。

    可能是 10 個人的圖像

    可能是 4 個人的圖像

    可能是 3 個人和水池的圖像

    可能是 2 個人的圖像

    可能是 2 個人的圖像

    可能是 3 個人的圖像

    可能是 1 人和烏龜的圖像

    可能是 2 個人的圖像

    可能是 7 個人和文字的圖像

     

    Read More
  • Tanya 哥斯大黎加UWC 畢業年度2023

    Published 25/08/23, by Web Editor

    剛在哥斯大尼加校區畢業的Tanya分享她在UWC三年的心路歷程。

    逆風而行,只要心知所向。

    棉花糖2.0〈一切都是為了與你相遇〉

    /一切都是為了與你相遇

    才經歷了這麼多的事情

    原來每段旅程都有意義/

    我畢業了耶,三年,將近1000個日子,我好難用短短的篇幅記下長長的感動。但或許每一個擁抱,每一滴眼淚都有魔法,代替我說出找不到言語的一切。畢典落幕後,我忍不住一次又一次的看著自己上台,奔向Paula擁抱的影片。20秒,卻感覺花了好久才走到。好久好久,從台東,常熟,到哥斯大黎加。終於,我能夠緊緊抱住自己,說你很棒,你做到了。

    /飄飄盪盪 我落在一片海洋

    你乘著小船 撈起我放心上/

    遠遠的,有人大聲叫我—Yun—然後張開雙手,把我拉進懷裡。我一直都很喜歡被這樣呼喚。或許是因為長大的過程中,花了很多力氣找自己,所以更加珍惜這樣能夠以自己身份、名字為傲的時刻。還記得在二年級的迎新活動上,我拿著麥克風,努力讓聲音停止顫抖的說:「身為台灣人,找尋認同的路從來就不容易。我們都因為想要更靠近這個世界而來到UWC,卻發現認識世界之前,得先認識自己。」而UWC,就是一趟與自己的旅行。社群媒體上,UWC呈現的常常是繽紛絢爛,宛如小地球村的樣子。但其實,真正讓我成長最多的不是身邊有多麽不一樣的人,而是在這個環境裡誠實面對自己。

    第一學期,我寫下:「國際觀對我來說,是在尋找自己的文化和理解他人的文化的過程中,學習更open-minded,更柔軟的處理不一樣的人、事、物。」我成為更柔軟的人了嗎?

    第二學期,我寫下:「這三百天,雖然常常覺得無能為力,但其實理解本身就富有能量,要相信這些種子,會帶你看到更寬廣的世界。」我有帶著這些種子,繼續旅行嗎?

    第三學期,我寫下:「任何理由都值得一個擁抱:考試失常?抱抱!放學心累?抱抱!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更要抱抱!」我會好想念隨時隨地都能抱抱的校園!

    第四學期,我寫下:「我想我已經充飽電,願意面對所有到來的挑戰;完美,與不完美的自己。」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嗎?

    UWC教會我寬柔、教會我照顧自己、教會我道別,在我的生命裡揉入酵母。我常常想講這三年的經歷是養分,但有時候聽起來太雞湯。不過「酵母」很剛好,酵母需要時間慢慢發酵、作用。

    /跌跌撞撞 那就先欣賞海浪

    把船槳放下 隨著風擺放/

    這一小撮酵母,讓我從心底長出勇氣,去相信自己,走向真正渴望的、有點不一樣的未來。從UWC畢業後,我選擇回台灣讀大學。對,台灣。

    在UWC的最後一學期,除了熟悉的豐饒之岸的一切,還多了選擇大學的糾結和成長。十二月中,一個完全意料之外(並且剛睡醒)的中午,收到了師大的榜單,然後驚訝的看到上面寫的第一個名字就是自己。那一刻很開心很開心。從小在體制外長大的我,常常覺得受到體制內教育的認可是一件好想要,可是好遙遠的事情。卻沒想到在世界繞了一圈,居然有大學欣賞這個陵陵角角的我。然而喜悅之後,做出回家的決定一點也不簡單。尤其在二月收到心儀的美國大學錄取後,更讓我糾結了整整兩個月。每天不斷問自己,畢業後我想要怎麼樣的生活?我真的願意放棄超級自由的學術環境嗎?就這樣回家了嗎?我會適應嗎?我準備好面對reverse culture shock和原生文化的磨合了嗎?好多好多質疑、擔心、害怕,可是也感受到對新環境、新嘗試和體驗的渴望。生日那天,我從8M遊行回來後,打給了看著我長大的老師。我有太多不知道怎麼處理的議題,卻被一句:「你已經夠勇敢了」給療癒。擦乾眼淚之後,我知道自己會選擇回家。

    回到自己的國家升學(尤其是亞洲)在UWC真的是一個很少見的選擇。大家隨口的關心:「誒你大學去哪裡」常常讓我不知所措。但我想,就是因為UWC這三年帶我看到更寬廣的世界,教會我對自己誠實,給我滿滿的愛,讓我知道即便這是一個有點逆風的決定,只要心知所向,一切都會好好的。

    /搖搖晃晃 卻能跟著你流浪

    平凡的日常 最值得珍藏/

    決定學校的那晚,我一邊啜泣,一邊說著:「萬一我再也找不到這樣好的學校怎麼辦」「萬一我在新環境不快樂怎麼辦」。我知道那些害怕俠著對未來的不安,還有對UWC的感謝與不捨。

    我要謝謝這三年,每個照顧我,成全我的人。無數個日子我常常感受不到自己的價值,覺得迷路,是你們讓我找到回家的方向。謝謝我的心理師—Rene—陪我梳理生命,聽我說話。謝謝我的老師們—Mariano,Sam,Jess, Tessa,Christoph,Rich—在我相信自己之前,就相信我可以。謝謝三年間,不厭其煩的來我房間叫我起床、帶我去吃飯、陪我哭、愛我的你們—Twelve House,段必安,幸,陸卉媫,暢,佐藤花,邱莉惠—我無以回報,只好煮一桌菜餵食大家。還要謝謝在我初次申請落選時,特別寫了一封信鼓勵我的Ashlee,所以現在我才有機會在這裡,記下畢業的感動。

    人生很長,UWC很短,但我遇見了你們。我何其有幸被這樣對待。

    以後一定會超級想念哥斯大黎加的溫暖、自由與奔放,想著想著眼淚就掉了下來。但我知道在UWC建立的友情、走過的路、收穫的風景,會繼續支持著下一段旅程。或許每個人都曾在申請書上,期許自己要跨出舒適圈。三年來,UWC也成為了我的某一個舒適圈。畢業的我們,能夠帶著勇氣與祝福,再次離開舒適圈嗎?讓我們在踏出校門之前,抱抱彼此、想哭就哭。哥斯大黎加、UWC、街口的Botanicas、公園的Helados、我們手牽手就像擁有了世界的時刻,會永遠永遠烙印在生命裡的。所以放心去飛吧,就算逆風而行,那又怎樣?

    逆風才飛得高啊。

    /於是我不再懼怕 未知的遠方

    而遠方不過只是 還沒到的某個地方/

    每次寫reflection都以未完待續收筆,但這次不一樣了—

    UWC生活,完。

    寫於2023年5月21日

    9.939134, -84.180611

    後記:給台東黏踢踢的土地、阿暉和Fish

    2019的尾聲,是我最後一個月在台東上學。當時的我一方面嚮往UWC的生活,一方面卻也不知道如何道別,如何處理自己還未解開的困惑。我捨不得離開最愛的國際連結(CS)與兩位老師,翻來覆去,於是約了Fish。我和Fish說著有多享受他們給的每一個挑戰,有多想永遠上他們的課。Fish和我並肩坐在PAC的走廊上,望著操場。他靜靜的聽著15歲的不安、憂愁,然後一字一句的說,未來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去找他,想看什麼書他都可以推薦,我們可以用另一種方式繼續CS。結束前Fish抱了我,說了祝福,把我送回宿舍。我已淚眼汪汪。台東給了我意識,去在乎土地、在乎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雖然後來的日子我很少主動聯絡Fish,但出走的這三年,我一直都記得來不及上完的CS,記得自己在高一樂舞展演後寫下:「不管身在何處,都要帶著對土地的尊敬和文化的自信,大步邁向世界。」現在的我,能夠大聲的說出 here I am 了。我想,我也在UWC完成了屬於自己的CS吧。不知道阿暉和Fish會不會看到這些文字,但想和你們說謝謝,你們在我的UWC旅程中,也是一份很重要的力量,讓我知道我是誰,我要去哪裡。很想你們!

    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

     

    Read More
  • Kuan 哥斯大黎加UWC 畢業年度2024

    Published 20/03/23, by Web Editor

    🔸在UWC 哥斯大黎加校區的Kuan寫下了這一學期的回顧。他寫下了在多元的環境中,面對新的朋友、完全不同的學業、以及UWC獨特的 Project Week的心情,也記錄了和朋友在學校一起參加活動的點滴。

    🔸Kuan也寫下了在UWC面對到多元的文化傳統、政治觀點和個人信樣——他是如何克服不適應,活出自己的獨特UWC 生活的?

    🔥來閱讀Kuan這學期的回顧文吧❗️❗️

    作為哥斯大尼加 UWC 的學生,我有幸經歷了一次真正獨特和變革性的教育之旅。 在我在這裡的整個時間裡,我有無數機會挑戰自己、向他人學習並成長為一個人。 在這次反思中,我想分享我在哥斯大尼加 UWC 期間的一些最重要的時刻和經驗教訓。

    首先,我想要先感謝一路上幫助和給過我機會的人爸媽,朋友, Ashlee,和 UWC Taiwan…..

    從朋友方面出發,雖然我從小在就在各種體育球隊中一路摸爬滾打長大,但和大家普遍對運動員和外表的印象不同的是,其實我一向都是我行我素,喜歡獨來獨往,加上較introvert 的個性和細膩的心思,交朋友從來不是我在意的事,相反的還很花時間精力,只讓我覺得很麻煩。剛到 UWC時,我依舊喜歡一個人早起跑步,去球場打球,健身,唸書。但隨著時間的經過,同住一個宿舍讓大家很快的認識彼此,我也找到了第一個朋友圈,多虧了學長Thomas,我首先成功的和他的朋友們打成一片,雖然他總是忙著課業,但依然像一個哥哥和朋友一樣,不管我遇到什麼事都能和他聊聊,給我意見,讓我提前準備了許多事也少走了彎路。此外和同樣是二年級來自中國的深健就更像一個無話不談的同齡朋友,因為彼此有相同興趣,我們總是一起泡在球場,健身房,開低級的笑話等等,在學業方面也能在我問他時幫我解答,也讓我更打開心房。最後和同年中國人Herbert也成為了朋友,到現在雖然常因為背景思考模式的不同爭論許多事情,但也算是近乎無話不談的朋友,從他身上也學到了許多想都沒想過的事。

    在學術方面, 在第一學期我表現的只能算中規中矩,不是很滿意,其中包括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方面,一直在宜蘭長大的我從小受到都是體制內的教育,對於IB的課程還是在漸漸適應中,尤其是考試題目的考法。另一方面,和從前在台灣單純的生活不同,每天就是上下課,練球,運動,去補習班不同,在 UWC 的生活很精彩豐富但相對應的也有許多誘惑,加上如同大學般注重自我管理的生活方式,的確讓我在第一學期中一直沒有找到理想讀書方式和進入狀況,所幸在爸媽不斷鼓勵,學長朋友的幫助下在逐漸找回自己的生活軌道,也對第二學期有更多期待,期望能看看自己的能力能到什麼程度,還有更多體驗在哥斯大尼加的生活。

    再來說的UWC Costa Rica的特別之處,這所學校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一件事就是它令人難以置信的多樣性。 我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他們每個人都帶來了獨特的視角和經驗。 這促使我批判性地思考自己的假設和偏見,並教會我更加開放和接受他人。 無論我們是在討論全球政治、文化傳統還是個人信仰,我都學會了以開放的心態和好奇的心態傾聽。

    我在 UWC Costa Rica 獲得的最具意義的經歷之是 first camp 和 為期一周的project week,將我們分配到了哥斯大尼加各個地區。 這段經歷教會了我走出舒適區並迎接新挑戰的價值。 它還讓我對平時沒什麼機會接觸的人有機會相處,甚至成為朋友,這也更進一步的寬闊我的心胸。

    最後,也許我在 UWC Costa Rica 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就是同理心的力量。 這是一個重視同情和理解的社區,鼓勵我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世界。 這教會了我對他人更有同理心,並認識到善良和同情心的價值。 它也加強了我對世界產生積極影響的承諾,並激勵我尋找機會為他人服務並改變他們的生活。

    總之,我在哥斯大尼加 UWC 的時光是一次真正具有變革意義的經歷。 我在個人和學術上以無數種方式成長,並受到我在這裡遇到的不可思議的人的啟發。 我很感激我學到的教訓,以及我留下的回憶。 我相信我在這裡獲得的技能和價值觀將伴隨我一生。

    可能是 7 個人、大家站著和戶外的圖像

    可能是 7 個人、大家站著和室內的圖像

    可能是 4 個人和大家站著的圖像

     

    Read More
  • Alina 哥斯大黎加UWC 畢業年度2024

    Published 20/03/23, by Web Editor

    🌟Alina 在UWC 哥斯大黎加校區度過了第一學期,她寫下了在學校中的各種新奇事物和在課業上的挑戰。

    ✨快來閱讀Alina的學期回顧文吧!!

    《UWC哥斯大黎加第一學期—脆弱是我的力量》

    哇,其實也沒想到時間會過得這麼快。轉眼間,在UWC的第一學期就過去了。在這一百多天裡,有歡笑,有淚水,有挫折,更有好多好多的成長。

    還記得當初接駁車載著我們從機場出發到學校,我望著窗外第一次見到的哥斯大黎加,在離校門一步之遙時,對未來的嚮往之情忽地濃厚。還蠻期待這個地方帶給我的改變的,我這麼對自己說。接下來幾天,我懷著興奮和好奇整理房間、熟悉校園,安頓好自己。初來乍到,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儕,總有些不知所措,有點擔心沒辦法融入,亦或擔心因為語言與文化的隔閡而沒辦法好好交流。大約兩週的orientation,我們慢慢熟悉在學校的生活方式,也走出了學校體驗哥斯大黎加的生活。

    很快來到該選課的日子。雖然早就被提醒也要將自己身為非英文母語者的語言能力列入考量,但還是憑著一股初生之犢的勇氣,以興趣為主要考量而選了課。過了幾天,orientation結束,課程正式開始。隨著時間進展,我才逐漸明瞭,我的三門高階課程—英語文學(EngLit)、全球政治(GloPo)、社會文化人類學(Anthro)—都是以課堂討論為主要進行方式的課程。雖說得益於自己多年練習英語口說,在和朋友們日常交流聊天時完全沒問題,但另一方面對於完全沒有接受過所謂國際、雙語教育的自己,學術英文程度可說是從零開始。很辛苦很辛苦,是那種現在回頭看都很欣慰自己走過來了的那種辛苦。

    舉EngLit為例,小班制的課上幾乎都是英文母語者,除了能自如使用英文之外,本身也帶有過去學過英語文學與寫作的基礎,而課程又是大量討論奠基,對我這個當時還在各種語言混亂,甚至對英語文學與寫作一竅不通的自己根本吃不消。最初兩個星期的上課日還能換課,那時的我雖然很累很慌亂,卻總是苦笑著和朋友說我不想換課,然後每天把自己放在一個非常矛盾的狀態(後來整個學期我和朋友讀EngLit讀到懷疑人生的時候,都還是會打趣說當初我們就不應該選難度這麼高的課,沒事找事哈哈)。但憑著對文學的熱愛,就這樣堅持了下來,後來也慢慢感受到英語文學的確是我最喜歡的一門課。我們讀了詩、劇、小說,透過討論解讀作品蘊含的意義,學著去做文本分析。學校安排每個星期一、三、五上高階課程(HL),星期二、四上標準課程(SL)與知識理論(TOK),雖說每次高階課程日時,我都不得不頂著可能一知半解的龐大壓力走進教室,但我能感受到在EngLit、GloPo、Anthro課堂中,我是快樂的。也因為如此,我告訴自己一定要撐下去,因為熱愛。

    不過有次在EngLit課堂討論中,我好不容易在英文母語者同學過快的語速中跟上節奏並發表想法,卻同時有種淡淡的難過浮上心頭。撐到下節Anthro下課,我終於忍不住潰堤。因為那是我第一次深切意識到,我需要比別人付出多少倍的努力,才可能只達到之於英文母語者同學的標準程度。文化背景造成的差異讓我覺得好不公平、好不甘心。那時的我理智上知道不要急,會隨著時間慢慢變好,情感上卻不斷埋怨自己。但一切交給時間。慢慢地,我能即時理解課堂內容,跟上節奏,能感受到自己在進步。學術上漸入佳境的同時,生活也慢慢步上軌道。

    在UWC,雖說學術耗費了大量心神,但更豐富精彩的一面是「人」。來自世界各地的我們聚集在UWC哥斯大黎加,一起生活與學習。我好像看到了世界的樣貌。記得有一次在西班牙文課上到一半時,兩名加拿大同學忽然尖叫並擁抱彼此,不明所以的我們查看新聞,才收到英國女王逝世的消息。那段時間,校園裡有來自英國的同學悼念,也有來自曾被大英帝國殖民過國家的同學慶祝。或者是有次在食堂排隊時,前面的委內瑞拉同學正詢問義大利同學怎麼看待剛結束的大選結果。或者是有次演習時,忽然響起的警報聲讓烏克蘭同學因為創傷反應而顫抖著淚流滿面。說不清是什麼感覺,但在UWC,從前只能在地圖上看到、只在想像中存在的地方有了更立體、更真實的樣貌,藉著好多好多機會,我們看到了這個世界的複雜與多元。

    不僅如此,在UWC,跨越國族和既有印象,我們看到僅僅作為「人」的彼此是有多麼的不同,卻又如此相像。即使來自世界各地,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與文化背景,但我們可能擁有相像的價值觀、引發共鳴的故事與共同追尋的理想。二十四小時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間更像是家人般的存在。來自尼泊爾的Kajol、德國的Grit、芬蘭和西班牙的Elvira、布吉納法索的Ange、中國的董子維,我們一起上學、一起讀書、一起跳舞、一起出去玩,在日漸熟悉的相處中也見證了彼此的成長。記得有次和Kajol去學校附近的冰淇淋店買冰淇淋,然後去隔壁的公園坐著,邊吃邊聊夢想;和Kajol、Grit、Elvira、Ange去爬山,爬山新手的我幾乎是被Elvira和Grit一路提溜著上山的,一路上我們一起走過看過的風景也是很值得回味;記得每次和董子維聊天那種覓得知音的感覺,天南地北的聊;十二月假期時有幸能夠拜訪Elvira和Grit,在芬蘭與德國度過有雪的冬天,體驗在地文化與生活。我想,UWC就是這樣一個地方,讓我們暢快地聊人生、聊理想,是承載了那些好奇世界的歲月。

    除了校園裡的主要交流語言是英文之外,我的生活圈裡大概就是各種語言混雜。有時候和Kajol講話是西班牙文夾雜韓文,有時候英文卡住的時候因為Elvira會太多語言了於是中文也可以拿出來救急。不過在這樣一個多語言、多文化的環境裡,回頭看臺灣,我好像看到了一些以前不曾注意過的價值。因為UWC主要還是以歐美文化為主的校園,這樣的環境使我漸漸地開始看見自己背後的文化,更讓我看見臺灣因為獨特的歷史性而形成的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共存真的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學期中有好多活動都能讓大家展現自己,更是一個欣賞多元文化的好機會,例如Kajol在Open Mic表演過寶萊塢舞蹈、來自玻利維亞的同學表演過傳統歌曲等等,Taiwanese Family也在各種活動中表演了「魚仔」、「島嶼天光」等等包含中文與台語以及具有特殊文化意義的歌曲。在UWC,我們說”identity”,從一開始Anthro課上的介紹與解釋,到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的討論:我從哪裡來? 我是什麼樣子的? 我擁有哪些認同? 慢慢地,或許在越掘越深的思考中,自己的identity被重新塑造了,但我相信是在這樣一層一層的剝繭中,我們慢慢形塑自己,成長為人。

    自信與不自信。在UWC,我們看到了人不只有一種樣貌,於是原先影響我很深的外貌焦慮逐漸消失(雖然沒有完全消失但至少程度還是有下降…的吧…)。也許是文化的不同,我的朋友們在我日常性煩惱是不是又胖了的時候,告訴我那其實不太重要,更重要的是作為人的內在是什麼樣的,慢慢降低我的焦慮程度,也讓我慢慢不排斥入鏡,甚至在我檢查照片時嘟噥「怎麼看起來這麼胖…」的時候他們都會及時阻止我並送上幾句「根本沒有而且那不太重要!」,慢慢地把我的自信補回來。好像更自在了。不僅如此,總體而言自信程度都上升了許多。學期初進行學生會成員競選,因為對自身能力的不自信,我猶豫了許久才決定參與,而在我投注兩個小時趕在截止日前交出的報名表上,有同學閱讀了我的動機和經歷之後,跑來鼓勵我說相信我是最適合學生會的,不用擔心。投票是以宿舍為單位進行,候選人擁有兩分鐘的時間口頭闡述,輪到我時,我磕磕絆絆地分享了我的理念,而後在經過投票後出乎自己意料地當選。對我來說是很驚喜的一件事,而在之後學生會內部開會時被提名學生會主席又是一件更驚喜的事了(提名者認為我擁有出色的領導能力,而我驚訝於自己怎麼不知道有這回事哈哈),雖然後來有更適合的人選擔任主席,但這些過程讓我更加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從而建立自信。更甚,對我來說,自信也是坦然,與雲淡風輕的從容。

    賦權,我認為在這裡的我們是自由的。我們擁有選擇的權利,不僅僅是選課,更體現在日常生活的安排上。沒有人的日程安排是一樣的—今天要讀書呢還是要去參加社團活動,要和朋友出去玩呢還是在房間享受寧靜,都決定在自己手上。擁有全然的選擇權也意味著肩負選擇帶來的責任,我們在這樣的賦權中學習如何全面考量並做好每一個決定。有句話說,課業、社交、睡眠,UWC學生通常無法三面兼顧,於是學習如何平衡生活便是很重要的課題。不僅如此,我注意到在這裡,對待所謂權威的態度和以往習慣的環境很是不同。學生與老師的關係更像是平等的知識傳授者與接收者,並不是傳統上的單向權威關係;而在學校頒布一些可能並不是那麼容易理解或是具有爭議性的措施時,與其漠視或消極反應,學生更會主動爭取或質疑,表達意見。這些可能在傳統意義上被視為反抗、叛逆的行為,在這裡,更適當的釋義是個人意志的體現,而我慢慢地學習那些為自己信念爭取的勇氣,從而成長地更加強大。

    時間不知不覺地來到了十一月,期末考很快到來。在兩個考試週過後的發成績時間,我為不甚理想的EngLit成績痛哭失聲。比自己預期還要低的分數有種晴天霹靂的感覺,好像阻擋了我看向未來的一切道路。即使全力以赴了結果還是差強我意,信心好像就這樣沒有了。我甚至不知道我是不是該繼續下去。但是在與EngLit老師的一次長談中,我被注入了一些重新站起的力量。老師問我說我以前有學過英語文學嗎? 沒有。沒有的話,把目光聚焦在從始至今的進步上,慢慢來。並不是一蹴可幾,慢慢進步,總有一天會達成自己想要的結果的。這段對話讓我重新調整看待事情的角度,也慢慢地重拾信心。

    在UWC,好像有很多這樣的時刻。我們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總會受點傷。在第一學期裡,因為是初來乍到,幾乎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適應、調整。脆弱是我的力量。脆弱,是我的力量。好像總有些那樣的時刻,覺得人生好難、生活好煩,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坦然面對自己的低谷,把脆弱一片片拾起來放好,然後慢慢地、慢慢地,一點一點谷底反彈。Resilience是相信自己跌倒後還能站起來的勇氣。縱使學術很難(認真覺得這學期英語文學和人類學根本愁掉我半條命TAT)、生活太多瑣事需要煩心,但轉個念去享受、去綻放,看看美好的地方,好好安放自己,然後繼續向前,好好生活。

    「脆弱是我的力量。」

    第一學期實在有太多太多的學習與成長,縱使有過很辛苦的時候,但我從中提煉支撐自己走下去的勇氣,並找到自己的信念與力量。好難想像這段UWC的旅程已過四分之一。那就去綻放吧,去享受吧,去好好地飛一趟吧!

    可能是 7 個人、大家站著和戶外的圖像

    可能是 6 個人和大家站著的圖像

    可能是 12 個人、大家站著和水池的圖像

    可能是 9 個人和戶外的圖像

    可能是 2 個人的圖像

    可能是 2 個人、大家站著、樹、草和雲的圖像

    可能是戶外和樹的圖像

    可能是大自然、天空、樹和暮光的圖像

    可能是 1 人、站立、天空、草和樹的圖像

     

    Read More
  • Marie 哥斯大黎加UWC 畢業年度2024

    Published 28/01/23, by Web Editor

    從十年級的中國校區到十一年級的哥斯達黎加校區,Marie分享她的UWC 經歷。 第二輪甄選已經開始,挪威校區今年提供專屬原住民的名額,報名請到 http://bit.ly/3IbN1bl,1月28日截止報名。

    當我在寫這一篇回顧文的時候寒假已經過了一半,卻很難想像自己在哥斯達黎加居然就這樣待了半個學期。在經過暑假前的一個學期在常熟上線上課之後,回到台灣雖然收穫中帶了一些遺憾,但當時確定要去哥斯達黎加校區,所以很快又要做好面對新的環境和正式的IBDP課程的準備。回到台灣後暑假的期間看似很長,卻又因為整理行李、出國簽證等的準備,不只心理上的準備跟不上手邊在做的事情以及時間的流逝,一轉眼發現又要出離開台灣了。

    搭完25個小時左右的飛機抵達哥斯達黎加,走出聖何塞的機場,看到的是拿著Welcome to Costa Rica - UWC CR手寫海報的老師和二年級們。這是我在來UWC前,在許多關於UWC的說明會和影片上經常看到,去年卻因為疫情影響常熟校區開學延所以還沒有體驗到的。坐在學校安排的巴士上,雖然只有半個小時左右,看著窗外的風景,再次讓我領悟到自己真的要在這個陌生的環境下生活。

    經過了這一個學期,兩件事情讓我感悟到和在常熟校區很大的不同是同學們的背景、國籍以及校內外活動的多樣性。剛開學的時候見到每一位同學都是互相問彼此的名字、國籍跟年級。但慢慢的,熟了之後在食堂吃飯的話題不只會開始找共同話題,讓我覺得特別有趣的是大家會問全名,甚至比誰發的音最標準。這些自我介紹和聊天話題看似很單純,卻是很難在相近語言環境下能體驗到的。同時,大家的選課和課外活動(CAS)也都不同,所以每一堂、每一次課外活動課遇到的同學都會不一樣,很神奇的就算沒有坐下來聊過天,自然而然多少都會知道對方。在體驗了兩個不同的校區之後,不管是校園風格還是生活環境的不同,雖然都叫UWC,但真的會體會到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這一學期過得很不可思議。短短幾個月真的過得很快,但感覺每一天都很衝忙,接二連三的有活動跟考試在等著我們。到最後精神和體力上多少都被校內外的事情處理的很累,但放了寒假發現短短的這幾個月其實真的過得很充實。未來不到一年半的時間裡我們將會體驗到二年級的畢業、認識新的一年級們、大學申請,以及自己的畢業等數不清的事情。同時,我也很期待自己在哥斯達黎加接下來要面對各種不同且複雜的情緒。

    2023年 1月 3日

    邱莉惠 Marie

    可能是 3 個人、大家站著和戶外的圖像

    可能是 1 人、站立和戶外的圖像

    可能是 3 個人和室內的圖像

    可能是文字的圖像

    可能是 5 個人、大家站著和水池的圖像

     

    Read More
  • Tanya 哥斯大黎加 UWC 畢業年度2023

    Published 13/09/22, by Web Editor

    Tanya 在哥斯大黎加UWC的一年回顧。

    我終於終於,即將成為UWC的二年級,我也終於終於,在開學之際體會停滯後的成長痛。

    在UWC的兩年,我一直在尋找內在與外在的平衡,學習和自己超級敏感,放不下的感受相處。第四個學期,我已經足夠熟悉UWC與課業的節奏,能夠在課堂裡自在表達,擁有一群給我安全感的朋友,能夠傾訴煩惱的老師們,知道放學後去哪裡買冰淇淋盪鞦韆。一切的一切都很美好,都是我初踏入UWC時最嚮往的狀態。除了自己的完美主義。無意識的完美主義讓我常常把自己逼到絕境,在半夜無法完成作業時崩潰,好幾次放棄、缺交。我討厭這樣的自己,卻又不知道怎麼跨過那道「我不夠好」的心坎。

    曾經有很多人對我說過,你的敏感與完美,應該無違和走上藝術這條路啊!但我在回台灣休息、創作的兩個月中發現—對一名藝術家來說,追求完美是天性,學習擁抱不完美,才是一輩子的功課。

    暑假回家時,我在兩廳院參加了為期一週的舞蹈劇場工作坊。其中「自由步」,編舞者引導我們由一個部位出發,探索可能的路徑。「為難你自己」,我們接收指引,「不夠為難」「再為難一點」。至此,你會以為藝術確實只是一件為難身心的工作。隨著舞蹈的時間拉長,我們開始覺得累、喘,休息的渴望逐漸強烈。我們在為難自己與放過自己之間游移,終於,「停」。「一開始很好看,然後慢慢的專注不見了,表演者不見了,你們看起來很無聊。」很無聊,怎麼辦?可是我真的沒有力氣了。「越累,越要誠懇。你可以把動作放小,可是專注更多。」然後我們又開始無數次練習。原來,休息是有方法,有招式的。原來一支好看的舞,是有為難,有休息;有大有小;有高有低,組成的。

    回到生活裡,我開始思考,完美主義沒有錯。但完美的定義不該是不斷為難自己,而是讓整體維持恆定的品質。而因為我們的身心、時間,都是有限的,我們更應該學習如何聰明的休息,如何事半功倍,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努力。如果能夠回到上學期末,我想告訴自己,不要那麼糾結於第一段落的第一個句子;和老師求救不是示弱,是負責;接受自己永遠不會是完美的,不完美讓我們成為真實且有趣的人。過去的雖然已無法改變,但我想帶著這些很珍貴的發現與成長,好好享受在UWC的最後一年。

    或許乍看很像對於兩廳院的反思,但我相信是這些年在UWC的刺激、養分與內化,讓我能在此時此刻,天時地利人和,有幸體會這樣的成長痛。謝謝所有陪伴我,接住我,引領我的人們,請原諒我遲來的解剖自己紀錄書。

    我要回去哥斯大黎加了!這是我第一次真心滿懷期待,準備開學。我想我已經充飽電,願意面對所有到來的挑戰;完美,與不完美的自己。

    Read More
  • Thomas 哥斯大尼加 UWC 畢業年度2023

    Published 04/08/22, by Web Editor

    哥斯大尼加UWC的Thomas帶來的一年回顧。

     

    轉眼間已經過了一年,這是我第一次離家這麼久,坐了三班飛機飛過了半個地球,終於抵達台灣。由於防疫計程車司機很專心開車不太想跟我聊天,沿途看著高速公路上的風景,不禁感受到這一年滿滿的收穫,同時也慶幸自己有這個榮幸認識到UWC,並且做了這個改變我一生的決定。

    在這一年裡,尤其是第二學期,個人成長最多的是學會如何抗壓,每天都有寫不完的作業跟社團活動,很多科目常常要考試、討論或做小組報告,很少能騰出時間休息,甚至不時會犧牲睡眠時間,在這樣的環境下,能夠有條理的規劃學習及紓解壓力就顯得非常重要,而能同時完成這兩件事的關鍵辦法就是培養習慣,在第二學期的中後段,我開始給自己設定待在圖書館的時間,並穿插休息時間,在休息時間我會拿來社交、運動、還有跟尼加拉瓜朋友聽音樂唱歌,這樣便能放鬆壓力。

    在這樣一間全球化的學校就讀,令我非常有感觸的事情是,世界發生的每一件事,彷彿都離自己很近,而我們也有義務,需要嚴肅看待這些議題。當俄羅斯發動戰爭的那一天,我並不是透過手機的新聞了解,而是聽到烏克蘭同學在我們宿舍邊哭邊告訴我們他的家人在逃往其他城市,這讓我體會到戰爭的殘酷,以及對周遭的人帶來的傷害。

    第二學期疫情漸漸緩解,學校放寬了規定,我們也終於可以出去走走。哥斯大黎加是一個有著豐富動植物的國家,走在校園裡,時常能看到不同的動物,還記得剛到學校的前幾個禮拜,走回宿舍的途中看到一群浣熊在覓食,有時也會遇到犰狳或是鬣蜥在草叢裡或樹上,這麼生物多樣化的校園是我在臺灣從來沒有體驗過的。

    在UWC的日子裡,學習到獨立生活,調適壓力,以及兼顧學業和課外活動,不得不說IB課程真的時刻充滿挑戰,但也讓我收穫滿滿,不僅在心智上變得成熟許多,也與朋友們製造了難忘的回憶。IB2即將迎來更多的挑戰,希望在未來的一年能夠更加充實。

    Read More
  • Kimmy 哥斯大尼加 UWC 一年回顧

    Published 25/06/22, by Admin

    Kimmy帶來她在哥斯大尼加UWC的一年回顧。

     

    「UWC是一個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一個人的地方。」這是我在UWC這一學年裡那些最不起眼的日常對話中得出的結論。

    第二學期剛回到學校宿舍時,走進已經相處了一學期的房間,看到牆上貼著的皺皺的海報、我和室友散落在床上沒有整理好的衣服,突然有一種安心、溫暖的感覺,那一刻我知道UWC已經真正成為我的第二個家了。

    因為已經有了一學期的UWC經驗,許多在初來乍到時讓我緊張興奮的事都變成了日常,我也把一些只有在UWC能夠體驗到的活動當成了理所當然,忽略了其實UWC的學生享受很多只屬於我們的特權,我們可以在三月八號的時候罷課、參與婦女平權遊行;可以在來自不同國家的黑人的帶領下一同紀念黑人歷史月、理解非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區的黑人文化;甚至可以在國際政治課的時候聽到來自各個國家的看法,這些其他普通高中學生無法體驗的課程和活動,對我們來說只不過是UWC經驗中的冰山一角。

    正是這些擴展我們國際觀的課程、學生自主發起的活動、同學之間的嬉笑談話,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默默地改變我們,我發現現在的我會反思自己的每個行動,特別是在生氣或是難過的時候,我比以前更有能力消化自己的情緒並檢討自己不對的地方。在二月中的時候我變得對自己非常的不自信,因為參加了bald for a cause,所以理了平頭,對於幾乎沒有留過短髮的我來說,是一個心理上的挑戰。在下定決心要參加這個活動的時候非常猶豫,但是因為想要支持癌症患者,又想到身邊有朋友和家人的陪伴以及支持,所以帶著興奮的心情把頭髮剪掉,雖然剪完頭髮之後並不難過也不後悔自己做的決定,但是在剛剪完頭髮的前兩個禮拜,我對自己非常的不自信,幾乎去到哪裡都習慣戴著帽子,深怕別人批評我的外貌。

    時間慢慢地沖淡我的焦慮,也深刻地讓我體驗到癌症患者失去頭髮時的感受,而在這段歷程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我身邊的人和UWC是如何給我勇氣做許多我以前不敢做的事,從朋友幫忙泡的一杯茶、Residence Coordinator留在桌上的巧克力、到每天課間課後的那些擁抱,都一點一滴地形成一個UWC特有的防護罩,讓我有自信做自己。

    UWC有很多學生領導的活動,而學生們聚集起來能有超乎想像的影響力,這學期剛開始,我加入了英國UWC學生會主導的Inter UWC Sustainability Movement,一同幫忙倡導學生提出的UWC永續方案,我剛開始對於這個活動並不抱持很大的期待,因為要集結18個UWC學生們的力量是很困難的,不過最後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各校都交出了一些成果,在我感動的同時,我也意識到如果真正去執行一件自己很有熱忱的事,不管有多困難都有機會成功。

    在UWC這個人才輩出的地方也不可能一帆風順,在最後一個月的時候,不僅要準備期末考、參加社交活動,還有學生代表的選舉,在多方面的壓力之下,每天很少有屬於自己的時間,也沒辦法好好的放鬆,而同儕之間的競爭和不服氣也成為了壓倒我的最後一根稻草。UWC是一個很現實的小型社會,在互相競爭之下必定有人受傷,如何面對自己的不完美、療癒自己在挑戰自我時所受的傷,是我相信大家都需要學習的課題。

    回到台灣已經過了三個禮拜,有時起床時還會有一瞬間覺得自己還待在Costa Rica,就算知道下學期回到學校之後會遇到更多的困難、承受更大的壓力,現在的我還是會想念朋友之間的打鬧、沁涼的冰棒、Costa Rica溫煦的陽光和早晨迎面吹來的那一縷微風,我想這就是UWC Costa Rica的魅力吧!

    Read More
  • Candice 哥斯大黎加 UWC 分享

    Published 25/06/22, by Admin

    哥斯大黎加UWC二年級的Candice帶來的分享。

     

    這學期最大的亮點,大概就是每天晚上十二點過後,回宿舍時在路邊鏗鏗鏘鏘的浣熊了吧。雖然IB2的生活除了上課、讀書、打球、偶爾下下廚之外少有變化,不過在這個依然千變萬化、千奇百怪的國際學校,最最暖心的莫過於這裡可愛的人們。讀書之餘,我最享受的時光莫過於在圖書館裡摸魚的時候—自告奮勇幫忙圖書館來來去去的人修卡紙的印表機,去和看起來對數學十分困擾的IB1搭話問他們需不需要幫忙,在食堂飯不怎麼好吃的時候和同學一起看著Uber eats上琳琅滿目的食物流口水。

    成為二年級的我,除了多了過去經驗帶來的安全感,也更有餘裕和別人交流了。日復一日的讀書生活,我和同學們一起晚上喝咖啡,一起偷渡零食進圖書館,一起抱怨學校咖啡機熱巧克力怎麼又沒了。即使在這裡已經過了快要一年半,我還是驚奇於我們雖然都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卻還是能共享語言和感受的事實。有時候,有些情緒無須言語表述;只要一個眼神、一個抱抱,所有共鳴與理解盡在不言中。

    如此的友誼除了帶來溫暖,更帶給我克服困難,向前邁進的勇氣。去年疫情嚴重之時,學校經常帶我們到溪邊或是泳池放鬆,但由於我十分怕水,即使心裡明白自己有游泳的能力,卻也只敢佇立在池邊一隅看著其他人享受戲水的樂趣,更遑論跳水一類更刺激的活動。有次我向同學們請教如何維持在水中站立漂浮的姿勢,一位墨西哥的同學便讓我搭著手,實際練習水中踢腿。雖然開頭頗為順利,但漂到一半時我開始因為恐懼而越發僵硬,在我們一起沉下去之前,我感受到一到把我往上推的力量,將我推回岸邊。回過神來我才發現,那位墨西哥同學為了把我推上岸,不惜犧牲自己沒入水中。為了讓我建立自信,同學們還自願擔任左右護法,陪我從泳池的一邊游到對岸,確保我不會中途溺水。在同學們努力不懈的說明和鼓勵下,我終於找回了游泳的初級能力。在瓜地馬拉造訪Semuc Champey,一個恬靜優美的山間河段時,面對深達三尺的水深,雖然我依然有幾分恐懼,但憶起當初以友誼堆砌的勇氣,我不再抱持「不可能」的想法,而是相信自己,也相信這段時間下來的累積。

    今年寒假我和Tanya一起到瓜地馬拉同學家過聖誕節和新年。除了終於拜訪了心心念念的中華民國大使館之外,我們也遊歷了當地許多景點,體驗了不少異國的新事物。剛來的第三天,同學家發生了電線走火事件,她家人於是把家裡電路關了等工人來修。屋漏偏逢連夜雨,一場大雨讓整個地區都一起停電了。最後,我們一共過了六天被停電停網路的日子。這些日子裡,我們點著蠟燭,吃著當地特色的麵包和玉米餅、坐在客廳裡玩大富翁學習用西文數數,對著手機裡僅有的音樂唱歌跳舞。後來我們也跟著他們家旅行,去了號稱沒去過就不算是去過瓜地馬拉的馬雅遺跡Tikal(還遇到馬雅冬至祭儀,超酷),有中美洲九寨溝之名的Semuc Champey,還去了西南部Mazatenango同學阿姨家過新年。跟著在地人走訪這個美麗而截然不同的國家,也讓我對當地的史地背景、風俗民情更加了解。很感謝同學家人對於我們兩個明明語言不通卻對任何事情都充滿好奇的人類的包容。在瓜地馬拉的期間,我彷彿一個小跟班,總是跟在別人後面左顧右盼,聽到有趣的西文詞彙時還會跟著複誦,詢問那是什麼意思。還記得同學阿姨第一次做tortilla的時候,我們問了一句可以拍照嗎?他們說好之後,我們立刻衝上樓拿出兩台相機開始對著阿姨和她手上的tortilla瘋狂對焦。為了幫助彼此練習新語言,我們也開發出了我用西班牙文,他們用英文的溝通方式。雖然這種方式往往講不到兩三句就必須請出同學幫忙翻譯,不過一來一往之間仍非常有趣。

    在Tikal時,有次我走累了,便坐在某個金字塔階梯的一半之處休息。那時我便開始思考,我需要汲汲營營地強迫自己走上每一個台階呢,還是也可以安於某個小角落看出去的風景?我會有這些想法,到底是我太懶不思進取懶得爬樓梯,還是其實本來每個人的價值觀跟目標都不一樣,根本無需如此比較?最後,我並沒有爬到那個金字塔的頂端,也沒有在這題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我想,UWC對我來說就像是那個人生金字塔的中途停靠點吧,一邊欣賞著人生風景,一邊思考著人生方向和意義。對於許許多多人生拋出的題目,我需要得到一個答案嗎?

    Read More
  • Jae 哥斯大黎加 UWC 一學期回顧

    Published 25/06/22, by Admin

    哥斯大黎加UWC的Jae帶來的一學期回顧。

     

    我的UWC之旅在二月初,得知自己很幸運地有了前往哥斯大黎加校區之後,就展開了。學校舉辦數次的town hall meeting讓我們有機會在抵達學校前和未來的同學初步認識,那也是我第一次和這麼多國家的同學們交流,也不免為此而感到些許忐忑。印象很深刻的是,我在那時候遇到了第一個人是一位來自波蘭的女生,然而因為緊張,我們兩個都不太知道要說些什麼,在問候了幾句後就陷入了沈默,直到會議結束。那時候還覺得自己徹底搞砸了而懊悔不已,完全沒想到現在我們竟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六月份的時候因為疫情,學校頻頻調整政策,縱而引起許多學生的不便,於是在和學校開會時紛紛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建議,其中也難免有些衝突,但也讓我體會到了這個學校和之前所接受過的教育不同的地方,東亞社會盛行的集體主義讓我們在遇到問題時大概率的會選擇捨小我而顧大局,而歐美的個人主義價值觀可能使得了他們會直接表達出他們的感受和更多的考量到自身權益,但同時我也覺得,並沒有哪種主義是適合所有人的,尤其是現在這種多元的社會,最重要的還是要懂的傾聽,以及適當的表達。經過這件事後,也讓我更加等不及前往這所「與眾不同」的學校。

    終於,在隔離了數天之後,八月中正式踏入校園,一下車二年級們便熱情得湧了上來,主動帶我們參觀並介紹學校的一切。用餐時聽著身旁的同學自我介紹,當下覺得一切真的太不真實了,這就是未來兩年的「家」了,幾個月前從未想過自己會在一個多數台灣人都感到陌生的中美洲國家和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們一邊吃飯一邊談天說地。然而,一股沮喪也隨之而生,在英文和西班牙文的環境中,令話匣子以前從未關上的我無所適從,對話時常支支吾吾,想了半天好不容易想出什麼,又轉到了毫不相干的話題,社交體驗也因生長背景大受影響,聊來聊去發現自己之前的興趣愛好和多數人的都沾不上邊,導致有一陣子對社交活動甚感疲憊。後來因為隔離有了好多獨處的時間,在仔細的反思,學姊的建議,以及身邊幾個比較熟悉的朋友鼓勵下,調整好心態,決定重新出發,也很幸運地逐漸找到自己覺得舒服的社交圈。

    就在一切似乎都步入正軌時,學校突然發生了一場由女生們主導的遊行。藉由罷課及靜坐來表達自己的訴求,也在學校四處貼上了標語。一開始我還不太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我的室友在當晚問我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時,我只回答了:「聽了他們的一些說法後,我覺得這個遊行蠻重要的,也很有意義,不過我並不知道究竟怎麼了,所以我好像也不該評斷太多。」結果幾個小時後,我才知道原來校園裡一些masculinity已經嚴重造成許多女生不舒服了,甚至侵害到了許多女生的權益,那刻起我才意識到這件事的嚴重程度,心裡十分複雜,一方面是想起之前聽過,在父系社會之下,男性天身就是有特權的,而莫名為自己的身份而反感,意識到自己很多方面做得不夠好,另一方面也為某些女生感到不平,有個標語是說,「這裡也是他們的『家』,但為什麼他們沒辦法在他們的家得到安全感?」。當下真的一種深刻愧疚與無力感油然而生。在事件過後幾天,宿舍內部和學校都招集了全體男生,一起反省這件事的重要性。後來我也偶然加入了一個計畫,旨在讓學校的男性們有healthier masculinity。坦白地說,我也不太能明白我在這方面的角色到底是什麼,我又到底能幫助到什麼呢?一直以來我本就不是一個符合傳統社會期待的那種具有足夠男性氣質且「陽剛」的男性,即使我也不太想要成為那種人,所以一開始我一直質疑自己這個舉動,直至後來跟這個計畫的相關負責人討論了許久,也在計劃慢慢中學習了很多關於男性氣質的一切,才漸漸找回動力。

    還記得在徵選過程中碰巧提到兩岸問題,當時還因為自己的中國背景,覺得自己如果真的在未來UWC生活中和中國同學發生爭執時能巧妙的化解。在來到這邊之後,確實沒有因為某些政治議題而爭吵,然而卻發現了太多太多的差異,小的從發音,像是常熟來的同學時常提醒我們:「是常『熟ㄕㄨˊ』不是常『熟ㄕㄡˊ』啦」到用詞上的意識形態和精確程度:「要說『大陸』,不是『中國』」,再到對彼此生活方面的不理解,都讓我覺得以前的我真是自信過頭,也因為和誤解和想法而發生過一些矛盾。仔細想想,發現兩岸之間的不理解和不知,真是不計其數,毋需提至政治上的意識形態了,光是生活層面的差異就足已使彼此頭混腦脹了。在經歷了種種後,發覺或許自己真的理解的太少,說得太多,又過於自大。也突然覺得這間學校也在潛移默化中教導我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不過,多數時候,大家一同聚在一起時還是特別快樂,一起做菜,一起大笑, 一起唱歌的時候,一起抱怨的時候,一起難過的時候,那些爭執似乎再也不重要了。

    我在UWC收穫最多的一堂課之一莫過於人類學了,從一開始什麼都看不懂,回答也只能籠統地說個幾句,到現在勉強可以理解文章主旨,甚至可以寫下一些心得札記,真的是我這半年來做過最有成就感的事之一,雖然開學沒多久每天都因為不知所云且大量的ethnography而頭昏眼花(現在其實也是)。這堂課教給我不僅僅是學科內的知識,更多的是對許多事物的全新見解,以及前所未有的思考方式。人類學老師說過,任何事都是一個光譜,沒有什麼絕對。這一番話後來也刺激了我學會不要輕易斷言,也讓我反省了很多之前未經太多思考的而妄下的定論。記憶猶新的是一堂討論關於特權的課,我們透過拍賣競標特權的活動來反省特權的存在,也透過和同學的討論激發了我許多從未有過的想法。我真的沒有後悔過選擇這門課,還很慶幸自己留了下來,也更加期待繼續探索這門有趣的學科,並希望在經過這門課的洗禮和磨練的一年半後能迎來一個更好的自己。

    某天晚上,正當我們在享受假期時,突然看到了一則震撼全台灣的消息—臺灣和尼加拉瓜斷交了,而且還是第二次。還記得在二零一七年至二零一九年之間爆發的外交危機,三年內陸續和六個國家斷交,在當時只淡淡得覺得遺憾,然而這次斷交卻百感交集,不僅是因身處的地方是第一個和台灣斷交的中美洲國家,也是第一次察覺斷交危機靠自己這麼近,明明前幾個月才去了大使館辦理了公證...得知這則消息的我和Kimmy坐在沙發上,說不出話來,籠罩在強大的無力感之下。尼加拉瓜的同學和我們道了歉,並說到目前尼加拉瓜政局動盪,情勢危急,甚至有內戰可能—這也是他們選擇待在學校的主因;其他同學也向我們道了遺憾,可是我們都明白,這不是誰的問題、不是任何人的錯,也不是我們能解決的事情,但就是不甘心,不甘心我們似乎在一點點的不完整,明明我們一直在變好,明明付出了那麼多的努力,明明那麼希望讓世界看到我們,我們深知我們不是誰的籌碼,最後還是因為利益而被出賣,或者說這就是現實?是潛規則?是國際政治?而講了這麼多,我能幫些什麼呢?我連自己的政治立場或意識形態都無法清楚地陳述,又該怎麼幫助我的家呢?那種深深的絕望使得我來到這邊後第一次的正視自己的身份,作為校園裡少數來自一個主權未定論的國家,又或者地區的人,我到底能做什麼?而未來我又該怎麼具體的幫助臺灣呢?我無法立刻給出一個好歹讓我自己滿意的答案,或許這是一個我會付出一輩子時間思考和解決的問題,但我也終於意識到,我沒有辦法,也不該再逃避了,因為這是我的家,是我成長的家,是我愛的家。

    「UWC從來不是理想鄉」相信每個讀UWC的人都聽過,或說過這句話。在看了眾多校友的分享後,我估摸著自己應該已經參透這句話的涵義了,便不打算抱著什麼理想或期待來到UWC,並更將他視為一種接受另一種教育,或者一個新的開始的機會。然而在這學期遇到的種種挫折和失意後,赫然發現自己還是對這個學校抱有很大的理想,像在「想要一個新的開始」這個理由之下,潛藏更多的是「能在新學校逃避以前遭遇的種種問題和失望」的期待。出國前哥哥和我說過:「換個地方問題不會自動消失,相反的,更多的問體可能隨之衍生。唯一的方法就是好好面對,學著解決問題。」的確,在一個學期的跌跌撞撞後,我終於學會實際面對生活上的起伏。這個地方確實不是那麼理想,煙、酒、毒、性都確實存在,然而那也只是一種選擇罷了。認真生活,在這個地方盡可能地活出自己的理想,縱然很難,但又何嘗不是一種值得努力的選擇?

    還記得我的buddy和我說過,每個人一定都是因為某個理由來到這邊的,有時候會因現實而不可免地感到難過,但永遠不要質疑自己在這間學校的存在,或覺得與一切都格格不入。現在我也逐漸找到自己在學校的定位,希望能好好把握接下來的三個學期,不要太多後悔,且更多的是好好生活。

    在此感謝台灣理事會願意相信我,給我這個改變一生的機會。也感謝我的父母和哥哥一直以來的支持,和遠在太平洋另一端的朋友們的陪伴。

    Read More
  • Kimmy 哥斯大黎加 UWC 一學期回顧

    Published 25/06/22, by Admin

    Kimmy 在哥斯大黎加UWC帶來的一學期回顧:

    躺在學校的足球場跟朋友一起聽音樂、聊天,這是我在校園中最享受的事。微風伴隨著青草香,一群正值青春年華的學生聚在一起,從不同的文化背景聊到各自的夢想,聊到我們在截然不同的道路上是多麼勇敢,以及能夠在Santa Ana 這個城市相遇又是多麼神奇。

    UWC 最特別的就是「人」,我常常對於在校園中能找到興趣相同、心意相通的朋友們這件事感到神奇,卻在很多情況下也意識到文化以及語言可以導致隔閡。這個校園就是地球村、現今社會的縮影吧!對於同一件事,每個人的立場不同,自然會有不一樣的意見。這學期很幸運能夠進入學生會為學生的權益盡一份心力,雖然學生代表們的目標一致,卻也常有人持相反意見,剛開始覺得力不從心,特別是自己的想法是少數的時候,不過很慶幸UWC 的學生們都具備說服別人以及認真傾聽的特質,有些人可能需要退一步妥協一些想法,不過最後總能達成共識。

    包容差異是這學期UWC 教會我的課題。每個學生不同的英語能力、不同的政治立場、對於同一個議題不同的見解,有太多東西需要去理解、包容,需要付出心力去認識、同理、並且尊重校園的每一個角色,從同學、老師到負責打理校園的叔叔阿姨,正因為每個人都在學習包容的路上,我從來不感覺自己是一個人,反而身邊有許多家人般的存在。

    走進校園的那一刻我知道我又再次踏出我的舒適圈,重新建立舒適圈的過程是熟悉的挫折感,但是這一次身邊有很多人支持著,加上充實的活動豐富生活,沖淡了許久不見家人朋友的焦慮。剛開學沒多久就有學生自主發起女權運動,幾乎全校的女學生都參與了罷課,雖然我自己對於女權還沒有很深入的了解,但是當天跟著同學、學姊們一起在走廊上靜坐、遊行,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能量,來自於大家的團結以及相互支持。

    因為疫情的關係沒辦法很頻繁地離開校園,不過學校還是安排了大大小小的活動讓我們認識Costa Rica 這個地方。十月的假期去了Playa Jacó ,這是一個很寬闊的沙灘,沙的質地很細膩,在海水裡泡了整個上午也不覺得累,原本在台灣就喜歡去海邊跟山上玩的我在那一刻很慶幸自己來到了Costa Rica,看到了很多在台灣收穫不到的美景。

    這個學期是五味雜陳的,沒辦法單純地用一兩個形容詞概括。在這短短的幾個月,我體驗到了大家印象中的UWC 以及大家不曾想像的UWC ,雖然辛苦卻也開心充實!對我來說,UWC 提供的是一個自我成長的空間,現在的我離理想中的自己還有一段距離,但是我很開心自己鼓起勇氣踏上了這段旅程。

    Read More